在台灣節能減碳好像時尚,人人都能琅琅上口,不說兩句好像落伍,但真要落實於生活中,總能看到一堆例外。
台北市為了替花卉博覽會暖身,推出大規模焰火秀,隔一條淡水河的台北縣不甘示弱,也同時推出焰火秀;101的跨年焰火,在企業贊助下要加碼,打出史上量最多、角度最廣、色彩最多「三最」。
金融海嘯後,汽車業者說業績直直落,政府就減免貨物稅,刺激民眾買車,連高汙染的汽油車也給補貼,結果,部分業者看好台灣市場,要砸大錢在蓋旗艦型展示館;水電瓦斯汽油價格太高,政府就要在達一定價格時凍漲,絕對不會苦了老百姓,結果,卻導致能源浪費,不思考如何提高使用效率。
台灣已是全球排放二氧化碳密度第一的國家,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大家都知道嚴重性,為何還會有這麼多的例外?不禁教人懷疑,政府說要推動節能減碳,是否宣示意義大於實際。
焰火秀人人愛看,也不是不能放,但有必要為了一項活動大放嗎?還有人「輸人不輸陣」跟著放,更有誇富式的加碼,難道不知道放焰火是製造二氧化碳的汙染環境行為?
政府更該禁止高汙染的產業與機械密集出現,應帶頭示範公務車大車換小車,甚至改換油電混合車,制定補助措施,鼓勵購買節能減碳商品,並進一步限制販售高耗能高汙染商品。
呼籲政府大刀闊斧的檢討,並改善台灣總體環境,以符合永續發展,人民及企業也要落實節能減碳,從生活中剷除高耗能、高汙染的事物,不能一天到晚有那麼多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