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台東縣某國小為了推動閱讀,每天早上八點起實施閱讀時間二十分鐘,全校師生一同享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樣推動閱讀是務實的作法。
每天早上八點是學生剛到校,而且精神狀況最佳、心情最平穩的時間,拿來作為閱讀時間,可說是很恰當。但是,了解學校運作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國小這段時間不是用來做清掃,就是舉行升旗典禮。
其實,校園的清掃固然重要,但並不必然得安排在此時段,利用學生放學前精神較不集中、心情較浮動時打掃,反而能使學生心情轉化;至於升旗時的師長訓話,既拉雜也效果有限,若縮短升旗天數,將訓話融入閱讀指導中,應該會讓學生覺得有趣,提高配合願意,反而有效果。
另外,近年來各縣市政府為了宣示推動閱讀的決心,每年均要求學校集結校內閱讀資料、製作閱讀成果,並進行競賽評比,但閱讀成效並非一蹴可幾,每年舉辦相同的競賽,不但使學校疲於應付,也容易使得推動閱讀淪為文件堆疊的美工競賽,喪失原先的美意,不如要求學校調整作息時間,讓學生多些閱讀時間,反而有意義。
透過閱讀可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益處與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是為了看到「成果」,推動閱讀的方式往往淪為花稍,與其如此,不如一步一腳印,鼓勵學校挪出點時間,讓老師說個故事給孩子聽、陪孩子看看書吧!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