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教育改革 不能僅批判現象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2009.12.02
560觀看次
字級

台大醫學系學會針對洪蘭教授批評醫學系學生上課吃泡麵、啃雞腿,形同「尸位素餐」,舉辦座談會,為了凸顯上課品質與吃東西沒有必然相關,還準備了雞腿、披薩、泡麵等,反諷意味十足。

座談會並邀請社會系教授吳嘉菱與范雲,針對學生上課秩序、醫學院課程設計與空間使用等問題,進行討論。

范雲認為,過去威權教育要學生乖乖坐好、守秩序,就代表學生認真上課,但時代不同了,現代課堂可以是自由、活潑的,這並不表示學習品質不好,更不代表學生日後的職業操守會有問題。

我認為,洪蘭教授的批判出發點良善,但部分評論卻受個人價值觀影響,例如認為學生要乖乖坐好聽課,甚至把看到的「亂象」,擴大解讀成普遍的教育問題,而且社會學家彼得柏格曾說「事情永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洪蘭教授所見可能只是表象,背後或許有複雜原因。

對社會學者來說,一個現象的呈現,除了反映個人的行為外,更反映了他所代表的社會(或團體、族群)的人,也就是說反映了集體行為,例如上課吃東西,後來證實是因醫學系課程繁重,經常延遲下課,延誤學生吃飯時間所致,這是醫學教育體制的結構問題。

所以,學生上課吃東西、睡覺,並不是一般人直接聯想的不守秩序、沒有規矩,而是醫學教育運作的呈現,體制才是迫使身處其中的人,做出某種行為以適應體制,就舉洪蘭認為現代學生課外閱讀不足為例,學生課外閱讀不足,極為可能是因台灣基礎教育太過填鴨,只要求學生讀課本、背書應付考試,甚至有家長看到孩子讀課外讀物,還會指責,學生為了在體制裡求生存(求高分),只好放棄課外閱讀。

不過,洪蘭教授以其社會聲望對課堂所見提出質疑與批判,是對封閉已久的教育體制投入震撼彈,加上輿論的討論,使醫學系思考結構性的問題,於是學生發起的座談會,學校更重視課程安排與空間設計,也許能幫學生爭取到好的學習環境。

但是我認為,教育問題必須從體制面改革,否則體制內的個人為了存活,只能選擇阻力最小的路,以適應體制要求;此外,批判所見現象前,除了以自己的道德標準為依據,也該多一些觀察、多一點同理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育環境,找出對彼此都好的切入點,才能真正對教育改革有助益。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