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李翊菱 |2009.12.01
791觀看次
字級

我有一位總是帶著微笑的朋友,在一次閒談中告訴我:「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哭,不知道為什麼?」經過冗長的對話後,她終於承認平常表現出的快樂是一種假象,心中其實很痛苦,其中最煩惱的是,她那讀高中的兒子,有一天說想休學,因兒子長期與父親關係不好,希望母親能代為轉告在遠方工作的父親。
若照過去的習慣,她必定代為解決,而終日處於恐懼與掙扎的狀態;一方面擔心處理過程中,不能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壓力;另方面也害怕先生會責備自己沒把孩子教好,我告訴她,鼓勵孩子直接與爸爸討論做決定,讓父子倆有機會獨處,結果出奇的好,父子終於誤會冰釋,結束對立的狀態,友人從此再也不擔心父子二人的問題,也學會把事情的決定權交還給當事人,一方面是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另一方面父子在討論之間,有機會重拾早已疏離的感情。
「凡事為孩子代勞,就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許多父母常有過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影響功課,而不讓他們參與簡單的家務事,殊不知做家務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學習做事的邏輯順序、學習做計畫、增加對事情的判斷力等。我的老師曾經在荷蘭擔任客座教授,他在台灣常分享旅居荷蘭一年,對當地人的生活觀察。荷蘭人在周休二日時,會帶著孩子整理及清潔環境,之後拜訪親友,然後教孩子面對自己的內心安靜一下,最後才是出遊休閒的活動。又說:「荷蘭人讓小孩跟在大人身旁學習,男孩必須幫著拿工具,看爸爸如何修理腳踏車、家具;女孩則陪母親準備廚房的事,如洗菜、做點心或洗衣等等。」荷蘭人也寵孩子,但他們的教育模式,是讓生活習慣成為一種定規;一旦有正確的指引,當孩子長大後,遇見任何困難,自然會想辦法解決,無需依賴別人。
從小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自主,就是負責任的開始。孔子說:「愛之能毋勞乎?」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讓他們在勞動中學習吧。

本文摘錄自寶瓶文化出版《做到的爸媽請舉手》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