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好一陣子,同仁五年級的兒子,每天都會接到隔壁班女同學打來的電話,講完了電話還要MSN聊天,沒多久,女同學開始邀請同仁的兒子到她家裡玩;一段時間後,同仁擔心影響孩子學習的心情,試探性的詢問兒子,對這位同學的看法,孩子的反應,就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一般,讓做媽媽的她,擔心不已。
同仁與先生討論,認為孩子雖然夠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規範、處理,然而,孩子每個發展階段所要面對的人際互動,都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而有所不同,他們決定重新開始與孩子進行親密對話;爸爸每周找時間與兒子進行Men's talk,媽媽也在睡前陪伴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
經過這樣的親子溝通後,兒子放下了戒心,願意分享的事情愈來愈多,更讓同仁意外發現,她的兒子一方面恢復了從前愛撒嬌的個性,一方面又好像長大、成熟了不少。
如果,您發現孩子最近很少主動在身邊跟進跟出,嘀嘀咕咕告訴您學校發生的事情;如果,孩子很少主動談及他的煩惱,也許就表示,您的孩子也快要進入青春期了!這時期的孩子,「自我」的意見與想法很強,他們不再像小時那麼童言無忌,什麼話都願意分享,反而擔心父母看透他的內心。 (圖/尤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於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容易受同伴影響,父母一定會擔心孩子的交友狀況。但是,若父母能採取更積極的作法,傾聽孩子的聲音,或分享自己學生時期的交友經驗,鼓勵孩子跟異性保持朋友關係,從中觀察別人也更了解自己;當孩子發現爸媽與自己同一陣線,就比較不會對父母有所隱瞞。
此外,這裡所謂的親子溝通,也不是一直給孩子意見,因為此時的孩子,對於父母教條式的建議,往往會先出現負面的想法:「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早知道就不告訴你。」因此父母一定要放下身段,以正面的話語、同理的心情來和孩子溝通對話,而不管對男孩或女孩,父母都要特別提醒孩子注意自身的安全,畢竟有些孩子的身心,仍無法辨識兩性交往的安全界線。
只要父母擁有「傾聽之耳」,一旦孩子放下戒心,打開心扉,就會更願意主動訴說心裡的話;若能掌握孩子生活的各種狀況,未來不管面對交友、人際、學習的各種困擾,您一定都能在第一時間,陪孩子度過難關。
(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