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據一項大學生影印書籍的調查顯示,六成七大學生有錢也要去印書,而教育部的作法主要仍是道德勸說,希望透過推動校園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養成學生守法觀念,對推動績效不佳的學校,將扣減補助款,但對如何減輕學生的負擔,卻沒有具體措施。
筆者認為教育部作法,學生印書問題無法獲得解決。目前教科書價格偏高,特別是原文書動輒上千元,如果是台灣沒有引進的書,每本更要數千元,筆者就曾因為使用台灣沒賣的原文教科書,只好透過外國的網路書店高價購買,而大陸的教科書,每本售價平均在新台幣一、兩百元左右,相較於台灣的教科書便宜許多。
我認為,有兩個方法可改善。一是,大學應該繼續聯合採購電子書,之前國內不少學校結盟與電子書商議價,因此一些私立學校可用低廉價格,享受較多的電子書資源,學生也增加許多免費書籍可閱讀。
二是,由於教科書和參考書是全國學生使用,因此有一定的經濟規模,主管機關應主導以類似電腦軟體全校授權的概念,用便宜價格取得書籍授權,在學雜費中包括電子閱讀器,和大學期間所有的教科書和參考書,達到以量制價。
雖然使用電腦閱讀,不像紙本那樣輕鬆方便,但如果把電子閱讀器改良像紙本書籍一樣輕巧,就能攜帶很多書籍,讓使用者方便,像筆者喜歡在旅行中閱讀,但每次只能攜帶少量的書籍,如果改良電子閱讀器,不只學生會覺得划算,一般人也會接受。
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數位學習,希望在推動時能考量到價格與方便,讓數位學習有效推行,也幫助學生以便宜的價格閱讀教科書,改善學生印書的違法行為。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