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保健營養系三年級的鍾孟勳,是第一屆海外醫療衛生服務「學術醫療志工隊」的隊長,在去年八場馬拉威巡迴義診中,他說:「我非常討厭當時的自己,因為在那裡,我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今年他拜託教授發起「寄生蟲研究計畫」,帶著志工隊到史瓦濟蘭做志願服務,在這次的服務裡,讓他在落後國家工作的夢想,得到初步實現,也在當地獲得意想不到的珍貴知識。
「落後國家有他們自己了不起的地方,以醫療來說,儘管沒有精密的手術設備,但臨場醫術扎實;相較台灣,若無精準設備降低風險,就沒有動手的可能。」鍾孟勳說,雖然當地醫療資源不足,但路上有人受傷,醫生憑著一兩把手術刀就能做好完善處置,這在台灣難以想像。
而他最期待的「寄生蟲計畫」也沒落空,約三至四位義工協助,為當地孩童做血液普查,希望作為未來改善營養不良等議題的資料。不過鍾孟勳說,這項計畫牽涉到血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注意,怕有人想竊取基因做血液研究,所幸老師徹夜閱讀百頁法規,趕出全新的研究報告,才得以實施;實施後,當地設備不足,鍾孟勳笑說,每天用肉眼觀察血、尿和糞便,經驗很特別,成果也已作成兩篇國際論文。
在史瓦濟蘭,鍾孟勳認為,義工發揮了很多醫療價值,例如「沒有二十位義工幫忙,六位駐地醫師不可能舉辦七百多人的義診。」服務內容除了社區義診,還有學校衛教與醫院基本建設,鍾孟勳說:「那裡人力充足、也有經費,卻偏偏少了帶頭做事的人,所以我們作表率起頭,帶他們粉刷牆壁、鋪地磚、設置床頭辨識牌,他們的反應都很熱烈。」
經驗雖可貴,也有不少家長擔心地與學校聯繫,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疾病盛行的地方會不會有危險,鍾孟勳說:「當時的確有點恐懼,因為小朋友沒見過這麼大的針頭,嚇得亂動,也許其中就有愛滋病童,但最後我們還是成功完成任務。」打完針,給個糖果,小朋友就黏著義工不放,因為從來沒有外國人關懷他們,還和他們玩遊戲。海外醫療服務是鍾孟勳今夏最美的一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