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改變人生 陳依伶隨團記錄

李祖翔 |2009.11.28
1822觀看次
字級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醫療團隊合作,帶著愛心到海外服務,但是團員若沒有精湛的醫術,是很難被挑選出國的!而這個將「唇顎裂手術」作為目標的醫療服務團,又以密集手術聞名,平常抽不出時間紀錄公益服務的過程,記錄的重責大任自然就落在負責接洽、偶爾充當機動護理人的工作人員身上。

大小病患多 器材缺零件

基金會資源開發組的副主任陳依伶說:「服務團成立十年,我跟團也有三、四次了,每次大約服務一個禮拜。對資深醫師來說,克難的環境嚇不倒他們,可是對我而言,卻是十分難得的經歷。」陳依伶記憶最深刻的是落後國家的「怪怪醫療環境」和過多的患者,在她們抵達後,當地醫院會將需要動手術的患者集中起來,小至新生兒,大到成人都有。

「人手不足時,我也會兼任支援護理人員,而當地的醫療環境有點古怪。」陳依伶苦笑:「醫院裡有很多新器材,但是總會少些零件,據說是被偷去賣錢。」更誇張的是,麻醉器居然沒有排氣管,必須靠大夥兒動手DIY;由於管子臨時搭在休息室,所以在那待命的機動人員都會吸到廢氣,陳依伶心有餘悸地說:「吸了廢氣,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台灣根本不會有這種狀況。」

間歇性停電 考驗應變力

從早上八時開始看診,接著手術,到晚間六時才休息,這就是醫療團的「平時」作息。如果病人太多,可就沒有這麼幸運,她說:「有次在多明尼加,我們一天就做了整整十六個小時的手術!」

還有一次要去中南半島服務,先遣人員回報說,當地的電價貴,為了防止電被偷用,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停電措施,醫院也不能避免。所以服務團早就準備好「頭燈」,卻還是遇上大停電!手術台上差點多了幾條冤魂,所幸服務的醫師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應變能力好得令人咋舌,加上讓當地政府知道停電的嚴重性,才及時通電,化險為夷。

除了驚險的遭遇,身為社工的陳依伶,最喜歡術後的巡房,她說:「我們去的國家,醫療落後得多,家長多數不知道自己的權益和醫療資訊,那時我深深覺得,即使只是資訊告知那樣的助人,也讓人感到愉快。」

病童被歧視 父母也放棄

在經濟水平低下的國家,醫療就像上天的恩賜,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有唇顎裂的小孩,外觀異於常人,容易被歧視,甚至被父母放棄。」陳依伶說,很多父母認為這樣的小孩不該接受教育,擁有唇顎裂的人,是失敗者,所以從小就帶到田裡學習耕種,希望能養活自己,過完一生就好;但是有幸接受手術的孩子,父母卻立即為他們安排學校,因為「人生還有希望,機會降臨了!」

雖然文化的差異,讓陳依伶產生了小小的傷感,但也覺得自己多了份「珍惜」,她說:「身在台灣該惜福,也令我興奮,因為我們有那麼多資源和優秀的醫術,實在應該幫助世界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更多人分享這份喜悅,基金會近年也開放一至兩名可以跟團記錄的部落背包客名額,把感動帶回台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