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台北醫學大學今年年初就接下國合會前進非洲史瓦濟蘭服務的計畫,長期駐地,派遣六名專業醫師進行醫療服務兩年,北醫大國際事務處為拓展台灣大專生的國際視野,結合海外醫療與志願服務,開放「不限科系背景」、二十個名額給全國學生,到史瓦濟蘭協助醫療服務,與高門檻的專業醫療團隊有別,給學生更多成長機會。
北醫大國際事務處主任蘇維文指出,不限科系背景是這份首屆海外醫療服務的一大特點,然而提供學生到當地志願服務的本身,並不強求為當地帶來實質幫助,而是希望國內大專青年能藉由不同背景、領域作意見交流;在協助醫師義診、簡易配藥管理後,能夠意識到身為國際公民,也需要關懷地球另一端的同胞。
這個計畫是國際醫療援助的創新,結合「國際外交」、「醫療」和「志願服務」、「教育」等四個層面,第一屆「學術醫療志工隊」的成員,是在行前會,於北醫大開設的課程中,遴選二十名大學生、五名研究員和四名短期醫療支援人員;大學生部分,科系背景多元,包括體育、電機、政治系等,而醫療相關科系學生還另有手術見習的方案。
蘇維文說,身為現代大學生,不僅要接受高度文明及專業醫療技術的洗禮,還要培養對第三世界的認識及付出的態度。對於為何鼓勵學生到落後國家,尤其是愛滋病和開放性肺結核盛行的地區做服務,而不去更高醫療技術的國家取經?蘇維文認為,明顯的文化、語言差異會帶來巨大衝擊,也能從當地克難的環境獲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