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長楊志良說,依現行健保費率,到明年底健保將虧損近千億元,而且有愈來愈多的有錢人不看健保,而是買私人保險,如果健保不做重大改革,讓所得在前三分之一的人多掏出一些錢來,十年後健保就會完蛋。
台灣的健保的確很好,好到連移民海外的台灣人,都願意繳納健保費,好方便在生病時回台灣看病,但是健保這麼好,為什麼有錢人不多繳點保費,卻只保更貴的私人保險?
這顯然不合邏輯,因為健保制度真的完善,有錢人都願意加入才對,政府應該查清楚原因,找出辦法說服有錢人,不要倒果為因,說有錢人是因有私人保險,所以不願意看健保。
健險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概念,是對普羅大眾的保障,所以我不樂見健保倒,否則,別說窮人生不起病,就連中產階級也可能看不起醫生了。
只是,反對健保倒閉,不等於贊成調漲費率,就算要彌補虧損非調漲不可,相關單位也應先檢討,是否有改善空間?
如果檢討過後,確實不是制度因素導致虧損,如人口減少、老化導致保費收入減少,但支出增加,那該漲就漲。
不過,健保從開辦起就爭議不斷,如醫院浮報藥品與檢查費用,少數民眾浪費醫療資源,地方政府和健保單位對繳費人的認知不同,拖欠巨額保費欠款,健保局人事費用過高、行政效率不彰等。
這就好像中油調漲油價,總是說為了要反映購油成本,卻不檢討效率與浪費,及台電不願解決發電的耗損,與電力輸送過程的浪費,卻要調漲電價以平衡收支一樣,都無法讓百姓信服。
隨著少子化與人口老化,長期而言,健保必然要調漲費率,但現今的巨額虧損,是經營環節出了問題,有太多搭便車與鑽漏洞的機會,讓健保黑洞不斷擴大。
健保要調漲費率就必須先釐清責任,究竟有多少虧損是屬不可抗拒因素,又有多少是制度有缺失、行政效率不彰?
把帳算清楚後,再來告訴百姓要調漲多少,不要把虧損都算到百姓的頭上。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