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衛生署向總統府簡報健保改革方案時,署長楊志良「強烈建議」,年底三合一選舉後應調漲保費,費率調升到百分之五點一三,月薪四萬兩千元的上班族,每月增加保費七十三元。
楊署長前天在工商建設研究會談「健保改革挑戰」,也強調不勇敢調漲健保費,十年內健保會完蛋。
率直的衛生署長,選擇在三合一選舉前,放出此一訊息,究竟是快人快語,或經過深思熟慮,值得觀察。
楊署長上任來,鑑於健保財務危機,不斷提及健保費率調漲等問題,當然也有付諸行動,前不久就把高所得投保級距拉高,然而受影響的只是少數,挹注有限,拯救健保仍需全民之力。
一如之前,一放出健保費調漲的風聲,立即引來反彈,連藍營也罵翻,怕影響選情;健保走到今天,難以和政治脫鉤,既敏感又複雜,也才會有「明春不漲,就沒機會」的說法,民眾健康政治化,是幸或不幸?
健保費率到底該不該調漲,歷任衛生署長喜歡拿「已多年沒調整」來合理化調漲的必要性,甚至提出各種國際數據比較。
但是往往禁不起檢驗,「節流沒做好,奢談開源」的質疑四起,對健保局而言,藥價黑洞與醫療浪費這兩頂沉重的大帽子,一直讓他們有抬不起頭的難堪。
衛生署為了使健保費率調整更趨合理,讓民眾能接受,不斷放寬疾病用藥給付,想辦法讓富人多繳保費,以符合健保互助共濟精神,可謂用心良苦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炊,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就像你到麵攤吃碗麵,卻發現多了顆滷蛋,先別高興,那可能意味麵要漲價了,滷蛋還是要你付錢。
據我所知,健保局近幾年在節流方面也費盡心思,但效果如何?
就以每兩年實施的藥價調查為例,民眾不知道的是,健保局每次在藥價調整後,都說一年可以省下百億元,但那些錢卻沒有用來彌補虧損,而是以其他名目回歸醫療院所,等於左手省、右手花,難怪財務依然吃緊。
至於健保醫療浪費與弊端,更是罄竹難書,醫療專家學者談過千百遍,就算健保局沒有麻痺,他們也累了。
前衛生署長李明亮七年前因健保費調漲而下台,今天,雖然楊署長有隨時為健保「犧牲」的打算,我雖不希望歷史重演,但楊署長也應先捫心自問,地方政府積欠保費問題,及防止醫療浪費都解決了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該漲就漲,不必管選不選舉,更無須拿烏紗帽做賭注。
蔡銘燦(台南市/藥品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