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科技 19世紀的汙染防治

呂一銘(台北市/資深新聞工作者)  |2009.11.23
514觀看次
字級

只要打開報紙或收看電子媒體,不難發現台灣已毒氣薰天,毒流遍地的惡魔島,別說是空氣或水質、土地的汙染,如今連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亦統統中毒,毒鴨、毒鮑魚、毒鹽,還有稻田遭爐碴重金屬汙染、故宮博物院販售的烏龍茶農藥殘留,類此事件層出不窮,益發使人恐慌。

食米果蔬茶類農產品,不但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農藥、殺蟲劑、殺草劑等,現在連水都遭工業廢水、廢棄物等汙染,也就是從生產、加工、儲藏、運銷,到食用,在在需要政府嚴格把關,不能老是「亡羊補牢」,招致民怨。

但不可諱言,職有司者不是怠忽職守,便是「事不關己」,都要在媒體揭露後,才會緊張,才會認真將事,並拚命以各種方式澄清,不是「鋸箭法」的掩飾應急,就是表演「無毒秀」,吃給大家看,甚且都能找到卸責的理由,譬如米若含重金屬,農政、環保、核准工廠的經濟部等都有關係,但卻是「鐵路段」各管「一段」,統領的行政院,反高高在上打官腔或粉飾太平,讓涉及的部會鬧成一團,使無辜庶民身心受害還沒國賠,只有自求多福。

事實上,近來一連串的含毒事件,可說是冰山一角,尚有許多未被檢驗出來,更教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些毒並非政府主動驗出,是消基會或民間團體送驗發現,農政、衛生部門在做什麼?

從事科技產業汙染監督近三十年的「矽谷毒物聯盟」資深策略顧問泰德.史密斯曾說「台灣有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產業,但卻只有十九世紀的防治標準」,足見經濟民生和環保安全在力求平衡外,政府更須強化防治環境惡化,用現代的思維和統合方法來防微杜漸,並建立周延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依法落實嚴管、嚴罰的措施,才能保障全民健康,若政府有心,建議進行一次全面的大掃毒,以示決心。

呂一銘(台北市/資深新聞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