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 金融監理備忘錄
最近媒體上經常出現英文縮寫MOU,搞得大家一頭霧水,到底MOU是什麼?目前媒體都稱之為「金融監理備忘錄」,實則所謂MOU,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了解備忘錄)的英文縮寫,是國際間金融主管機關為對共同監理有個了解的「了解備忘錄」,嚴格說來,並非現在所說的金融監理備忘錄。金管會主委陳(冫中)也表示,以後會多用「了解備忘錄」的中文名稱,取代英文難懂的MOU。
兩岸已經簽署MOU,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楊毅之前就表示,台灣方面關切的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地點、時間、方式,對大陸方面來講都不是問題。至於MOU簽署形式,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和陳沖都表示傾向換文,且說中國也不反對,但陳沖強調,一般換文EOL (Exchange of Letter)是兩份文件互相交換簽,兩岸換文並非國際上的EOL概念。他表示,因為過去換文是一個版本,且是英文版本,雙方同意後輪流在同一版本上簽署,是所謂EOL。但兩岸簽署MOU有兩個版本,正體字和簡體字版本,互相交換簽署,所以不是EOL概念。
Strategic reassurance 戰略再保證
專門報導美國外交政策內幕消息的「外交政策」期刊日前報導,美國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 Steinberg)最近多次提起中美關係新觀念「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的說法,已引起各方注意,但白宮與國務院尚未形成共識。史坦柏格是在9月於華府智庫演講時提出「戰略再保證」的說法,意指在美國和盟邦都承認中國是崛起強權的同時,中國必須再次保證中國的經濟繁榮與軍力強大,不會影響其他國家。此說提出後,不僅中國密切注意,也引起美國國安外交圈討論。
華爾街日報10月23日曾刊出華府另一保守派智庫「2049計畫」學者柯瑞兆(Kelly Currie)的專文,質疑什麼叫做「戰略再保證」。文中表示,如果華盛頓的「戰略再保證」意味著向中國保證,美國不會挑戰中國自己設定的政策重點「核心利益」,尤其表明尊重被北京視為重中之重的穩定當前政權這點,則象徵美國對中國政策的重大改變。但文中質疑北京能提出任何讓人信服的再保證。華府外交國安專家弄不清楚的是提出「戰略再保證」一說,是否表示歐巴馬團隊要放棄布希政府所提並沿用至今的「利益攸關者 」(stake holder)政策,改採更強硬(或更低姿態)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