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三采的「造書運動」,張輝明認為近年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屬「BRAND名牌誌」。這套雜誌的前身是做二手名牌購物誌為內容,張輝明表示,當初在7-11鋪通路,做了四期之後發現,這種時尚情報誌的需求很大,「這讓我想到有句話說『百貨公司的地毯是女生的慢跑機』,我想周年慶期間應該真的是這樣!」張輝明笑說。
「不過當公司真的認真考慮來做正式的時尚雜誌之後,情況卻是完全不同。」張輝明指出,做購物情報主要是資訊的蒐集和整理,成本低廉,自然能賺不少錢,而真正要營運一本好的時尚雜誌,動輒花費就是從十萬、十萬在喊,張輝明說,「這完全在燒錢!整本書做完印好,成本和批發價差超過五十塊,根本是賣一本虧一本;加上那時候剛開始做,沒有大廠牌願意買你的廣告,他們都在觀望中,看看你的雜誌能不能做超過三年,所以我們第一年慘賠一千六百多萬,到今年第六年,終於是打平了!」
張輝明說,這是一種決心,尤其是做創作這種事情,投資很難立竿見影,需要時間來回收,「所以就是這樣虧著做,每年少虧一點,終於我們到第四年、第五年的時候,世界名牌也開始願意嘗試刊登廣告,而每年『台灣精品研究報告』的市調結果,也讓時尚界非常關心,是這樣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到後來你反而請知名人士還可以省錢,因為我們彼此算是在做廣告交換一樣,各取所需。」
「這一兩年我們還想要嘗試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張輝明指出,三采有意擴張網路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路書店他真正賺錢的可能是周邊賣的其他用品,但是大家都不會誤會他是別的店,就是知道是賣書的,因為有把本業顧好;那三采也在計畫這個部分,隨著名牌誌行情看漲,我們也在洽談看能不能讓名牌的outlet進駐我們網站來做,這樣既可以不損他們品牌形象,又能讓更多愛用者買到理想的時尚名牌,讓人人都有機會穿得時尚、用得時尚。」張輝明表示,一切都還在評估當中,當然希望這樣的美事能夠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