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劇場 仍屬旭日東升

林禕庭 |2009.11.22
806觀看次
字級

【記者林禕庭專題報導】近年來,幾乎每一年都會有造成話題的西方表演藝術來台,票房賣座的程度,好像可以暫時讓人忘卻經濟不景氣的陰影;相形之下,本土劇團似乎走進了看不到盡頭的寒冬,雖然不乏叫好叫座的本土好戲,可是絕大多數劇團,還是過著「作一齣賠一齣」的日子。

有著國內歌舞劇金字招牌的「果陀劇場」,面對一年比一年多的國外表演團體壓境,執行長林靈玉倒是一點也不擔心,她說,國外和國內的表演藝術,其實分屬兩個市場,中間的確會有重疊的顧客群,可是並不完全衝突。

林靈玉表示,雖然外來團體可能挾帶著龐大的資金後盾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但是對觀眾來說,畢竟是用別人的語言、上演別人的文化,在情感認同和語言熟悉上,台灣劇團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

林靈玉認為,國內表演團體的壓力在於,如果票價相差不遠,觀眾可能會選擇較具知名度、且已有口碑的國外表演,可是表演藝術是一種帶有文化、休閒、育樂效果的娛樂,它必須帶給觀眾「愉快」的感覺,所以國內的劇團不用羨慕國外團體,只要抓住本土與西方的差異點,並且掌握觀眾的需求,西方表演藝術就不會是考驗與壓力,反而有帶來不同視野的正面影響。

林靈玉表示,西方的表演藝術雖然受歡迎,但那只是一時的,翻開戲劇史檢視,真正可以連演數年、歷久不衰的戲碼其實很少,當它巡迴全球、滿足全世界觀眾之後,市場或許就消失了。

成立已二十二年的果陀劇場,創團以來一直把「演出古今中外的經典好戲」奉為圭臬,不只改編許多西方劇本,還曾經把金庸的《天龍八部》搬上舞台;林靈玉表示,在表演藝術上,果陀始終扮演著「分享」的角色,或許台灣觀眾對他們所上演的劇本並不熟悉,但是在舞台上所呈現的,絕對是人心中不變的情感和永恆。

除了引介西方經典劇本,果陀還不斷挖掘人才,這從果陀好幾齣作品找來知名電視演員或偶像明星跨刀助陣可見一斑。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過是拉抬票房的一種手段,想藉著偶像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年輕人買票看戲,但林靈玉解釋,其實劇場的圈子很小,如果能夠拉攏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合作,結合不同的表演經驗,可以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如果能夠吸引更多原本不看舞台劇的人走進劇場,當然是很樂見的附加價值,但絕不是主要目的。

在國內劇場界一片愁雲慘霧、慘澹經營中,林靈玉卻看到遠方的一絲曙光,她認為,表演藝術在台灣絕對不是夕陽工業,相反的,是正要旭日東升的新興行業,因為台灣劇場還沒有真正的蓬勃發展,何來走下坡?

林靈玉認為,如果有一天,欣賞表演藝術成為一項全民需求,就像吃飯、看電視一樣稀鬆平常時,那才算是達到巔峰,所以台灣的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但也由於是新興行業,體質還不夠健壯,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早日迎頭趕上國外的腳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