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第一批義工簡嘉信(見圖,簡嘉信提供),是企業管理研究所出身,念書時曾到歐美國家參訪,發現西方非營利組織的執行長多為知名大學的高材生,當時他百思不解,為什麼這些管理人才會到非營利單位服務?如今也在願景服務的他,終於明白箇中奧妙。
與青年到菲律賓為當地居民移植水筆仔樹苗,簡嘉信找到全方位的工作視野與就業角度,他說,許多青年義工選擇生態環保類的志工團,因為他們熱愛生態,大夥配合潮汐漲退時間,徒步「渡海」,移植樹苗、睡涼亭、吃小朋友最愛的巧克力粥,沒有人不樂在其中。
全球暖化後,台灣人感受到的是天候異常,最近則有風災、水災,但在菲律賓,南亞海嘯後,他們的生態觀逐漸改變,當地居民對簡嘉信說:「我在這裡住了幾十年,沒有一次潮水會沖上岸,但最近兩年,颱風一來,我家就淹水,海平面因暖化的緣故,明顯上升了。」
在菲律賓上山下海服務,簡嘉信印象最深刻的,還有誤以為遠方有「垂直的雲」,當地人卻告知那是遠方在下雨的景象;退潮時,島與島間有小路能通過,漲潮卻得徒步渡海,別有趣味。而在協會工作,自然對海外義工是否一廂情願地把世界觀帶進落後國家的問題,有一番體會。
曾出團到蒙古育幼院教書的簡嘉信說:「各地文化需求不同,東南亞希望帶英語師資過去,中國則希望更認識世界。」他認為,未來遊牧民族也須面對生存型態的改變,義工將新資訊帶進當地交流,讓他們先培養技能,有問題就不會手足無措。他認為,海外志願服務很具意義與長遠價值,志願服務的經營也是青年可選擇的領域,他還偷偷透露,薪資不低呢!「但絕對要有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