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大寮鄉日前被某大學教授踢爆,有養鴨廠的土地被檢驗出含超量的戴奧辛,這位教授指稱,他自二○○六年就追蹤該地區的土壤汙染情形,且多次向環保署舉報,無奈都得不見環保署調查,只好找媒體爆料。
經媒體報導後,環保署官員指稱受八八風災影響,導致該地區的土質監測進度落後,但已於日前驗出問題,並且「屠殺」了九千多隻戴奧辛超標的鴨子;然而,環保署卻和業者異口同聲的說,養鴨廠的鴨子是第一次飼養,而且也還沒養成可販售之肉鴨,就已被發現含超量戴奧辛並「銷毀」,但說法明顯與教授、當地居民不同,居民指稱,養鴨場至少運作五年以上。
接下來的發展更加誇張,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說,目前已驗出有七處遭到汙染,不過經濟部在今年四月才公告禁止農業用地使用爐渣填土,不排除還會發現其他被汙染場址,強調「這是歷史共業」。
台灣過去環保意識不發達,國家經濟政策又致力於發展製造業,沒人在乎工廠任意排放廢氣、廢水,及傾倒廢土,直到居住在廢土、廢氣排放附近的居民健康出現問題,加上國際間環保意識抬頭,才使國人了解環境保育及工廠安置廢水、廢氣、廢土的重要性。
問題是,設廠的是企業,同意設廠的是政府,賺錢的是企業,收稅的是政府,百姓就算不同意高汙染的工廠設置在自家附近,但大都無力推翻政府與大企業的計畫,只能被迫接受,而且最後得承受惡果,這怎麼會是歷史共業?這是特定財團、利益團體得利,卻傷害廣大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惡行。
縱然不能追溯既往,也該亡羊補牢,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對仍在開業的相關產業、企業課徵汙染稅,並且將經費專案使用在土地整治。受汙染的土地若由民間持有,應由政府補貼買下,畫歸為特區,如類似國家公園的生態園區,積極投入生態重建,不允許從事農林漁牧或製造生產等,但環保署卻簡單一句「歷史共業」,想將責任分散到全社會,把監督不全的行政疏失,推得一乾二淨,未免也太取巧了。
百姓對環境保護的無知情有可原,而且也直接承受惡果了,倒是賺飽了的政府和企業,到底在環保上做了甚麼?是加派人手積極查緝整治,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惡行繼續?我想,從環保署對大寮鄉養鴨場戴奧辛含量超標的態度和反應,就可知道答案了。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