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了打破家長迷思,特別製作教戰手冊,宣稱過早學習才藝不利學習,皮紋檢測、全腦開發等開發潛能訓練,反而抑制腦力發展;但家長望子女成龍成鳳心態根深柢固,對送孩子學習才藝或開發潛能依舊興味盎然,值得玩味。
我曾參加過不少開發潛能機構課程或所謂的修行團體,各種方法各有立論基礎,不但差異甚大甚至對立,我最後得到兩個結論,一是,開發潛能或修行,精髓不是花錢可學到,換句話說,精髓是不用花錢也可學到;二是,種子都有長成大樹的潛力,父母的愛就像陽光、水、空氣、養分,只要給子女適切足夠的愛,孩子潛能會以最自然的方式開發出來。
花大筆錢送孩子學習才藝或開發潛能,我不曉得家長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二、三十年前的經濟環境,父母能給我們的有限,我們在受教機會上並沒有選擇的自主性;如今時代不同,受教機會多了,在補償心理下,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孩子一樣沒有自主性。
如果以佛家「人人皆有佛性、眾生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觀點來看,那麼「讓我的孩子比別人優秀」、「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想法,究竟是否合乎生命的本質?家庭如不能塑造成有愛環境,花大筆錢學才藝或開發潛能,效果會不會打折扣?
上一代不曉得如何給孩子有愛環境,因為沒人教他們,因為沒人教我們,一樣不曉得如何給下一代有愛環境,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個性的形成,本性占三分之一,父母的遺傳、習染各占三分之一,如果父母沒有提升,孩子有六、七成會是父母那個模樣,所以父母先要學習怎麼愛。
與其花大筆錢送孩子學習才藝或開發潛能,不如加強親子的互動學習,親子共同成長,孩子潛能自然開發。
黑天(中縣神岡/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