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充電室】十字路口中的房產倫理

吳德里 |2009.11.12
688觀看次
字級

大陸熱播的電視劇「蝸居」,引起熱烈討論與回響,其中點出了從共產社會過渡到中國式社會主義社會,大陸家庭對房產和倫理,也在適應中的現象。

這幾年,世界經濟變得厲害,傳統家庭對房屋的觀念也隨之大變。

台灣過去房價上漲,人人稱好,因為那時候工資年年漲,許多人預期工資上漲率,申請貸款買房子,期待之後賣屋賺一筆,再換一棟更大的房子自住,或二貸買另一間當寓公。而許多父母省吃儉用,就為了子女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不惜售屋提供其留學費用,或贈屋助其成婚、創業。這種行為完全是牴犢情深,很少人會同時考量到子女生活改善後,將來會不會更有條件,在父母年邁時奉養雙親;也很少聽到有人變賣屋產,純粹是為了養老治病。

如今景氣艱困,薪資不僅多年不漲,甚至減少,年輕人買不起房屋、中年人怕付不起房貸、老年人窮得只剩房產。人們會自然的反思,中壯年工作隨時可能不保,還要貸款買屋嗎?但是租屋雖可因應一時,四十歲過後倘若工作、房屋兩頭空,如何是好?

然而,當前房價還隨著豪宅炒作猛漲,「漲」雖有其道理,漲過頭卻撼動許多家庭原本購屋計畫。最近有針對生活費拮据,卻有恒產的銀髮族,提出「以屋養屋」的濟助構想,雖然有零星討論卻不能蔚為風潮;台灣老一代,無論自己多辛苦,「身後總要留房產給子女」這個觀念不易動搖,應該是主要原因。

大陸家庭面臨和台灣類似的家庭倫理和不一樣的房產氛圍,對岸的經濟走勢已回穩,GNP穩升到八點四%,人民幣一直被歐美預期升值,基本薪資也已經過一輪調整,房產上可說擁有一路升值的條件。

不過近秋才熱播的電視劇「蝸居」,敘述上海大都市年輕人工資追不上房價,被迫「啃老」,在大陸引起熱烈討論與回響,也點出了從共產社會過渡到中國式社會主義社會,大陸家庭對房產和倫理,也在適應中。

過去引入資本主義的市場制以前,年輕人大學畢業由國家統一分派工作單位,那時候單位有單位的宿舍,屋況雖然未必好,由公家做主總有個住的地方,所謂福利分房、集資建屋、共產共住,也讓七十後及之前的年齡層,雖有艱苦的年代,卻不愁無寄身的地方。

八十後這個階層,進入職場後,卻要自憑本事覓職,由於房屋來源有結構性短缺,增加的工資基本上趕不上炒房團炒出的房價,而且是愈等愈趕不上。形成了二十九%買屋得由父母送房子,二十一%頭期款父母付,以後貸款本息自己付;二十四%只能靠租屋,只有二十四%無老可啃或高所得者,可以自己付房貸。

八十後是一胎化人口政策的年齡層,年輕時,六個大人寵一個孩子,成家後,上一代傾其所有資助置產,今後指望房價再番兩翻,好讓上兩代年邁時,小夫妻有餘力安養老人,在這種大氛圍下,您說大陸政府怎麼好任房價崩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