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衛報》報導,全球石油耗竭的速度比官方估計的快,但在美國的影響下,國際能源總署(IEA)故意淡化處理,以免引發恐慌性搶購。
IEA將在十日公布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衛報》的報導再度引發對報告準確度的質疑。IEA於一九七四年世界石油危機時成立,在首席經濟學家畢爾羅主持之下,每年發表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供各國政府制定能源政策的參考。
報導指出,IEA內部資深官員爆料,IEA故意淡化現有油田產量減少的速度,並誇大找到新油源的可能性,而美國正是幕後推手,因為美國唯恐會影響其取得石油資源,進而終結美國的石油主宰地位。
去年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石油產量可由每天八千三百萬桶增加到一點零五億桶,預料今年的報告將重複此一估計。但外部石油專家不斷批評,這項估計缺乏具體證據支持,全球石油生產已過高峰期。報導指出,支持高峰期理論的人愈來愈多。
不願透露姓名的IEA官員表示,IEA內部認為,甚至日產量九千萬到九千五百萬桶也很難維持,但擔心如果下調產量估計數據,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恐慌。另一位前IEA主管表示,IEA的一大原則是「不要觸怒美國」。
全球許多政府都引據IEA的數據,宣稱世界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在二○三○年之前不會觸頂。但英國能源研究委員會上個月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傳統石油開採可能在二○二○年以前達到高峰期,並開始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