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客運 莫讓死神上駕駛座

高堂堯 |2009.11.08
1323觀看次
字級

今年九月、十月對台灣高速公路交通而言,可謂是個「黑色秋天」:九月十六日和二十九日,台西客運和台中客運的司機都突然在行車中腦中風昏迷,所幸無乘客傷亡;二十七日,一輛從高雄開往台南的遊覽車煞車失靈,司機疏散乘客後,即因車輛失控翻覆致死。

十月十日清晨,一群年輕人在台北搭上仙儷公司遊覽車、準備南下屏東出遊,未料卻在國道南下高雄路段發生翻覆意外;時隔僅五天,一輛從台南開往台中的統聯客運,又在北上彰化路段連續追撞十三部車,兩起車禍原因皆是疲勞駕駛。

短短不到一個月,就連續發生五起重大的國道客運和遊覽車等大客車意外事故,造成十二人死亡、二十六人輕重傷的慘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起都與司機健康和精神狀況有關;統聯一案,經司機投訴和勞委會稽查後,發現確有違法超時工作和加班的情形。

駕駛想睡 乘客嚇醒

目前國道客運和遊覽車業者多如牛毛,但業者是否都提供具水準的服務內容,顧及乘客權益和基本的交通安全品質,政府又該如何為人民生命把關,必須深入探究。

政大中文所研究生陳同學受訪時,回想起一段離譜的遭遇:平均兩、三周會固定搭國道客運返家一次的他,有次搭夜車南返時,全車只有他一位乘客;才剛上路,「運將」問陳同學想不想坐到前面去聊聊天,他一心想趁機補眠、不予理會,沒想到駕駛居然說:「我開車開整天了,也很愛睏哩!」陳同學頓時睡意全消,乖乖到前頭去幫運將「提神」。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指出,國道客運和遊覽車市場長久以來呈現過度競爭,加上高鐵開跑、客源嚴重被壓縮,業者多半採取「割喉競爭」的手段,票價不斷下殺,但又須管控成本,造成車輛保養汰換不確實、駕駛勞動條件和素質低落等亂象叢生,大大小小的車禍意外也隨之而來。

三級考核 猶有死角

儘管事故不斷,但消費者似乎並未提升警覺心。老家在竹南的林小姐在台北上班、住宿超過一年,也每隔兩周會定期搭國道客運回家;她認為先前的車禍只是偶發事件,搭車時並不會感到恐懼,「像華航常墜機,我還是坐啊」。但林小姐可能不曉得,今年截至目前,國道客運和遊覽車意外事故高達二十二起,包括五件死亡車禍是由國道客運和遊覽車肇事所引起,頻率偏高。

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副組長王在莒表示,自二○○六年、二○○七年連續發生梅嶺和陽明山兩起重大車禍、共奪走三十條人命後,《公路法》的「大客車強制責任險」,以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的「車身結構強度檢查」等制度陸續實施,對遊覽車更採取「三級考核」制、層層把關,也使近年來因煞車失靈、爆胎和安全設施不足等因素的肇事率大幅降低。

硬體設備的把關看似提升了,但人為管理的規範卻嫌鬆散,無論是業者的司機選聘尺度不嚴、司機工作份量過當,都成為交通安全的死角。

駕駛回訓 加強教育

王在莒表示,依法只要考取大客車駕照就能擔任職業駕駛,公路總局無從限制業者的聘任標準,但目前已對大客車駕駛實行「三年回訓」制度:大客車司機上路滿三年者,必須接受總局安排的進修課程,提升駕駛相關的各項新觀念和技術,尤其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爾後每隔三年都須重複回訓。

但在超時工作或加班的部分,王在莒表示,礙於法源不足,公路總局目前僅能研擬「每駕駛四小時、強制休息半小時」的規定加以遏止,其他則依照《勞基法》,由勞委會和地方勞工局執行督導、稽核的工作。

隨著社會持續發展、消費意識抬頭,人民對交通品質和安全的期待日漸提高;高速公路應該是讓人可以安全快速回家的捷徑,在眾多消費者仍仰賴大客車運輸服務的當下,交通主事單位應拿出魄力和專業,要求業者全面提升國道客運和遊覽車服務品質,尤其是安全性這一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