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昨天捐贈災區新生兒萬元自費疫苗,由八八水災當晚挺著大肚子避難的桃源鄉居民謝美娟(左二),帶著一個多月大的女兒代表受贈。 記者張雅雯攝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贈口服二劑型與六合一疫苗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輪狀病毒是孩子引發腸胃炎的主因,較嚴重的小小患者甚至一天拉肚子七、八次,也因為吃不下、脫水而暴瘦,心急的家長得請假照顧,付出不少醫療、社會成本。小兒科醫師表示,即將進入輪狀病毒的流行期,只要十隻病毒就足以致病。提醒家長讓孩子勤洗手,能降低病毒的感染。
過去臨床研究發現,輪狀病毒盛行時期平均每一小時就增加三名住院病童。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關懷住在災民安置中心的原住民,處於群聚感染的高風險,昨日捐贈一百人份的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與六合一疫苗,九日起讓高雄縣那瑪夏、桃源、茂林、六龜、甲仙五個原住民鄉的新生兒免費接種。
由於市面上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需五千元、六合一疫苗需八千元,桃源鄉居民謝美娟表示,即使知道疫苗有保護效果,但根本沒有能力負擔,因此這項「萬元禮物」彌足珍貴。
協會副秘書長呂俊毅指出,秋冬除了提防季節流感與新流感,同時也是輪狀病毒好發的季節,五歲以下幼兒至少都感染過一次,容易在幼童間造成群聚感染。根據統計,因輪狀病毒腸胃炎導致住院的病例,有六成集中在兩歲以下嬰幼兒,臨床上遇過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可能因為接觸帶菌的兄姊而染病。
今年歐洲小兒感染科學會公布「比利時大規模接種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效力報告」,呂俊毅表示,當地政府補助六個月前的新生兒全面接種,有效降低五成的發生率,同時對沒有接種疫苗的其他五歲以下幼兒也有群體保護力,台灣若能加強接種率,因輪狀病毒就診的幼兒人次,可望從二十七萬減少一半。
長庚兒童醫院院長林奏延則說,除了選擇疫苗預防,勤洗手可降低感染輪狀病毒,又能防新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