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蘇鴻麟研究團隊,以雞胚胎萃取物做為培養基,建立全球唯一以禽類呼吸道上皮細胞培養法研製流感疫苗,已申請台灣專利。喻文玟攝
研究團隊成功讓雞呼吸道上皮細胞 複製到第五代 助病毒防治
【本報台中訊】人類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皆以「雞蛋胚胎」來製作,若是雞隻感染禽流感,或對於蛋過敏的人,使用上恐有疑慮。國立中興大學即台灣大學在「雞呼吸道上皮細胞」培養上有新的研究突破,未來可應用於病毒偵測與流感疫苗的製作上。研究成果已申請台灣專利,明年元月將登上「國際期刊獸醫學研究」。
興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蘇鴻麟與獸醫系教授廖俊旺,以及台大獸醫系教授王金和的研究團隊,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支持下,三年前開始嘗試直接取出小雞的氣管,分離出雞氣管的上皮組織,利用「雞胚胎粹取物」培養雞隻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成功讓細胞能持續複製到第五代。
蘇鴻麟昨天發表研究成果指出,科學數據上細胞體外培養至三十代較為穩定,他的目標是預計一年內培養至五十代更穩定,且不易變性,屆時再加入促進上皮細胞生長的基因,讓上皮細胞轉化成細胞株;屆時打入流感毒株,未來可以量產提供醫界研究製造各類流感疫,除有助於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也有利於禽流感病毒的偵測與防治。
蘇鴻麟指出,一般流感疫苗的製作,是使用認證後的雞胚胎蛋,再將流感毒株打入胚胎內,從中萃取尿囊液製成流感疫苗。但使用胚胎蛋來製作疫苗,不但病毒可能為適應新宿主而產生突變,對蛋白過敏的使用者施打疫苗也有疑慮。
他又表示,製作疫苗需要大量的胚胎蛋,蛋的來源也是另一項隱憂,甚至也有病毒產量過低的情形。雞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可以取代「雞蛋胚胎」,用來培養流感病毒,進而製作疫苗,這項方法不僅流感病毒不易突變,產量也能增多,更能解除對蛋白過敏者的疑慮。
但是,禽類呼吸道上皮細胞不容易培養,採用市面上商品化的培養基,一直無法成功讓雞的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行複製。蘇鴻麟的研究團隊靈機一動,引用培養神經脊幹細胞的觀念,改以雞胚胎萃取物做為培養基,終於成功。
蘇鴻麟保守估計,穩定複製禽類上皮組織細胞株至五十代約需一年時間,成本不高;但禽類呼吸道上皮組織研製的流感疫苗,是否就不會讓人有過敏反應?他表示,還需臨床上進一步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