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美牛 消費者拒吃最有效

許財旺(北縣蘆洲/上班族) |2009.11.04
688觀看次
字級

政府公告放寬美國牛肉進口,行政院決定絞肉、內臟進口後「全面解凍」,亦即在開箱或切割檢查發現異常時,該箱牛肉即須解凍檢查,但解凍肉品無法在市場販售,進口商不會進口,民眾也買不到。

這雖算是一種「柔性抵制」,不過,台北市衛生局坦言,目前台灣無法檢驗狂牛症,即使抽驗絞肉,也無法判定肉品部位或來源。

台北市議員前往一家賣場,發現已販賣美國牛絞肉,業者表示是在國內二度加工,進口的都是合法整塊無骨牛肉,但肉品經過加工絞碎,根本無法判別產地或是那個部位的肉,有可能羼雜來源不明肉品,未來肉品二次加工的把關工作將是一大隱憂,因此行政院的「柔性抵制」,效果恐怕有限。

政府寬放美國牛肉進口,也許有苦衷,因為所謂談判當然有取有捨,有期望值、也有底線,能如我願最好,未能獲致期望值,也是談判正常現象。

但開放進口不等於人民要全面埋單,除了消基會呼籲消費者拒吃、拒買,許多縣市也發起「自保」,如台北市將要求販賣牛肉的店家主動告示牛肉來源;台北縣將發起「三不(不買、不賣、不吃)一清楚(清楚標示)」政策。由此看來,談判代表雖已在開放合約簽字,民眾也不是一籌莫展,還有許多防衛工具。

對於發起拒吃美國牛肉運動,有些人持悲觀看法,認為情勢難擋,但其實在二十一年前,台灣已有成功對抗美國火雞肉進口的消費者運動。

當時因為對美貿易順差擴大,美方除要求降關稅,也要求開放一些產品進口,火雞肉是其中之一,台灣消費者發起拒吃運動,結果雖沒能改變開放進口的事實,但商人對不受歡迎的美國火雞肉已沒興趣進口。

當然火雞肉與牛肉不同,美國牛肉有致病風險,又分為許多不同部位,外食的便當裡、湯裡、漢堡裡經過處理的牛肉,怎知道是那裡來的肉?除非消費者不要外食,否則很難完全杜絕接觸到美國牛肉的潛在危險因子。

但消費者若能自覺,以拒吃美國牛絞肉、內臟的「消費者運動」來自我防衛,不但有效,且美方沒有反制途徑,將能創造政府及民眾雙贏。

民間的自覺、縣市政府的抵制,都能給中央政府造成壓力,縱然短期無法改變事實,及重啟談判,但中央政府迫於民意,促使衛生及防疫單位逐批嚴格檢查,讓部分進口商受不了行政關卡而放棄,自然能減少美國牛肉進口。

消費者自我防衛是真正有效的措施,不吃美國牛絞肉及內臟,如同拒吃火雞肉的前例,進口商因無利可圖,自然對不受歡迎的美國牛肉沒興趣。

許財旺(北縣蘆洲/上班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