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學將從三年制改為四年制,需要增聘一千多位教授,最近頻頻來台覓才,已有不少台大、政大的教授被挖角,多位校長擔心,明年台灣會引爆一波「教授出走潮」。
好人才全球搶著要,但台灣教授年薪比先進國家低很多,香港的大學教授薪資約台灣的四倍,不但人才被挖走,也無法吸引好教授來台任教。
新加坡教授的薪資比照美國,視系所科目和個人成就差距很大,台灣公教制度好處是有月退制,但各科系薪資一樣,齊頭式平等不但請不起國外教授,連部分熱門科系的國內師資都找不到,譬如會計系因民間薪資高,就常找不到老師。
不只是香港、新加坡,大陸也急起直追,目前已有一到一成五的教授薪資高過台灣,因此台灣一些教授被挖角到北大、清華等名校。
大陸的大學薪資比台灣彈性得多,吸引力自然大,大陸對大學教授的限制少,不但可在外演講,還可擔任公司顧問,整體待遇就比台灣高,以北京清大為例,助理教授年薪就有四萬美元、副教授五萬美元、教授有六萬美元,都約台灣的一倍。
台灣人口是香港三倍,大學校數卻是二十倍,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稀釋資源,研究經費也受限,教授薪資自然遠不如星、港,政大校長吳思華疾呼:「國家要拿出勇氣,關掉一些大學,並將人才流失當作最關鍵的議題。」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前年來台曾表示,台灣的科技很強、人才多,但學術工作者「薪資太低」是嚴重問題,尤其是資淺的研究工作者薪水實在太低。
朱校長的說法講白了,是認為應遵循市場機制,由市場競爭力來決定薪資高低,不應採強制性的齊頭式平等。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指出,為留住優秀教授,教育部早已授權大學,教師薪資可有兩到三成的差距,裁撤表現差的人來補表現好的人,但大學基於人情,不敢執行。
「基於人情,不敢執行」錯不在大學,而是沒有真正建立薪資彈性制度,大學擔心被批評「圖利少數人」,自然不敢作為,因此唯有大學法人化、公教分離,才能打破齊頭式平等。
朱家華(台南市/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