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灣學童肥胖率逐年提高,而心臟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年齡層,也逐年下降,立委趙麗雲昨天在貴版呼籲制定「營養午餐法」,為學生健康把關。
這讓我想到,學童在放學後,未進入家門前,是飲食的空窗期,一方面學校管不到,另一方面家長鞭長莫及,每每以鹹酥雞、炸雞排及珍珠奶茶為點心,對健康構成極大危害。
不能因學童在放學途中,便成為飲食管理的死角,學校與家庭應共同負起責任,除了加強飲食健康的觀念,把垃圾食品當成拒絕往來戶,而且,學童尚未回到家前,猶屬上學期間,學校還應注重導護觀念。
這好比勞工在上、下班途中,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因屬上班期間,應按工傷假處理,勞工的相關規定如此,對更為弱勢的學童權益保障,法律上應該更周延,不能因為學童離開了學校,學校就不聞不問。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果學童從小就在垃圾食品中成長,長大後當然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進而影響國力,而他們的「無知」,正是老師及家長的責任,唯有盡一切努力找出防範之道,讓學童受到妥善的照顧,免於垃圾食品的入侵,才能改善學童的肥胖現象。
朱言貴(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