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熱」一語直接摘自《新唐書卷一六O‧崔元略列傳》,話說唐宣宗時,崔鉉在朝中擔任要職,權勢極大,每當他要作出重要決策時,都會找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等人一同商討,所以此四人在當時同樣聲名顯赫,握有權柄,於是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一段話:「『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瑰、蒙。」這句話形容楊、鄭、段、薛的權勢如日中天,赤燄好像會燙到人手一樣,若是想要推展政令,一定得有他們的支持。
後人把「炙手可熱」,借用來比喻地位尊貴,勢燄熾盛,也形容廣受歡迎,名聲極盛;比如你知道現在最「炙手可熱」的語言文字是什麼?答案是中文!
的確,一向門可羅雀的漢語系,這幾年拜中國大陸經濟起飛之賜,一躍而為名額受限的熱門科系,學習中文的熱潮正在全世界各地持續升當中。
「炙手可熱」的「炙」,指放一塊肉在火上烤,「火」的上面是偏斜的「肉」字,因此不可和針灸的「灸」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