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統一獅歡慶贏得中華職棒二十年總冠軍(也是三連霸)之際,檢調單位突然大動作約談職棒球員,指稱多位明星選手涉嫌放水打假球。
新聞一曝光,社會輿論譁然,球迷批評檢調怎麼先放話再調查,顯然在調查的程序正義上有所疏失,更造成職棒球員莫大的壓力、名譽受損,對於社會大眾則會有「又來了」的不好印象。
當檢方大動作調查球員涉嫌打假球的同時,令筆者不解的是,為何總是只把焦點放在球員身上?過去中華職棒也傳出好幾次打假球、球員涉賭的事件,然而,被揪出來的似乎都只是球員,那些隱身在職棒簽賭背後的真正得利者(幕後大組頭),以及整個社會的簽賭狂熱,依然繼續存在著。
源頭(簽賭風潮)無法消滅,加上中華職棒本身的結構性缺陷(球員薪水過低)、球賽水準高低落差太大(有時比賽總出現失誤連連的情況)、簽賭利益龐大(打一場假球就有三百萬進帳),於是,職棒球員打假球的傳聞總是如影隨形,無法撥雲見日。
從過去破獲的打假球事件來看,球員有時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不就是拿錢辦事,要不就得面對威脅恐嚇。縱然絕大多數球員都是努力認真的打球,但只要少數人屈服威脅利誘而打放水比賽,最後被懲罰的卻是整體職棒和所有球員。檢方是否想過,大動作調查少部分涉嫌打假球的職棒球員,將會使中華職棒被貼上負面標籤,對那些沒打假球的認真球員,很可能因此無球可打,丟掉飯碗,甚至葬送大好前途?
縱然檢方真的掌握確切證據,知道某些職棒球員涉嫌打假球,也不必大動作在媒體放消息,難道檢調系統不怕因此讓藏身事後的核心人物趁亂溜走
?老是抓一些在威脅利誘之下打假球的職棒球員來辦,不能解決盛行民間的地下簽賭活動。
無論檢方調查結果為何,這都是場雙輸的悲劇。若檢方舉不出實證,人民對司法檢調系統的信賴感將大幅降低;如果最後證實確有打假球放水者,則好不容易重新再站起來的中華職棒,恐怕將完全倒下,而這對沒打假球的多數認真球員和死忠支持中華職棒的球迷來說,是不公平也不應該承受的屈辱。
流風(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