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群媽媽聚在一起,不管年齡差距有多大,聊著聊著,話題總會兜回孩子身上,有時候是分享育兒經驗,有時是交換能讓孩子開胃的私房食譜……每次,我總能在這些婆婆媽媽經中,得到許多寶貴的忠告或提醒,有些話題甚至可以引發我更深層、更長遠的思考。

前幾天,一位母親告訴我,她的孩子正在故宮博物院裡服替代役,工作的內容是舉著「請安靜」的牌子,協助維持博物院裡的參觀秩序。
來故宮參觀的人形形色色,有國人,也有外籍旅客;有小學生,也有老先生、老太太;有藝術文化的愛好者,也有只是來湊熱鬧的門外漢。 (尤俠/圖)
那天,一群來自海外的老人家,跟著導遊興高采烈的走進故宮博物院,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他們好奇的東張西望,不時發出驚呼聲,在看到翠玉白菜、八駿圖等國寶時,更會興奮的呼朋引伴,爭相和國寶合影留念,為此,朋友的孩子只好拿著牌子在這個團體附近東轉西晃,可是,這些遊客完全無視牌子的告示,朋友的孩子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當有人大聲說話時,他就拿著牌子衝到說話者的面前,用力的將「請安靜」三個字秀出來。
我可以想像那個畫面,並因此笑了出來,但是,我一想到這件事情背後的影響,我就笑不出來了。
其實,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或是展覽,已經成為愈來愈受歡迎的活動了,只是,當我們準備帶著孩子,參觀各項展覽前,除了先和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做足功課,以加乘參觀效果外,也應該教導孩子各種參觀禮節,包括:不可以觸摸未開放觸摸的展示品、不可以移動或破壞展示品、不可以大聲喧嘩、不可以在展場內奔跑嬉戲、不可以穿著汗衫或拖鞋等不雅服裝進入展場、不可以在展覽區內飲食、不可以亂丟垃圾、不可以進入公告管制或禁止的區域、行動電話應設定靜音或關閉、如果要照相或攝影必須遵守館方的規定,如果有導覽人員在場解說,我們應該等導覽人員的介紹告一段落再提出自己的問題,不可以任意打斷解說過程等。
遵守參觀禮節不只是為了維護展覽館內的秩序和參觀品質,它也反映出個人家教及國民文化水準。雖然別人在背後怎麼說我們,我們聽不到,也不認識他們,但是,只要稍微注意一點,別人就沒有批評我們的機會,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