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都會在第一堂上課時,關心一下同學的生活,更會對第一次離家住校的同學表達關懷,並且提醒他們可供運用的資源。
台下的她和隔壁同學竊竊私語,我請她站起來和大家分享,她說:「我來自苗栗山區,在此之前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桃竹苗,而且都有家人陪伴,隻身來到台北,雖處處充滿新奇,但夜闌人靜時,思緒變得特別敏感,尤其無法抑制想家的念頭,每晚都想家想到哭。」
她講著講著哽咽起來,同學立刻體貼的遞上面紙。她邊哭邊講:「昨天迷路,一路問人也問不出個所以然,本來十五分鐘的路程,竟然花了兩小時才走回學校,台北人好冷漠哦
!台北的東西好貴,吃不飽又不習慣,好想念媽媽的菜……」她愈講愈傷心,教室裡氣氛變得異常凝重。
突然我看到周圍有幾位同學也低頭找面紙,頻頻拭淚,我有點不知所措。同學小聲告訴我他們六人是同寢室的,我還來不及回應,接著一半的同學都跟著哭了,因為她們都是住校生,想到媽媽的味道,想到家人親密的互動,不禁悲從中來。易感的我也不自覺的陪著流淚,忙著接下同學遞上的面紙。
在一片悽慘中,有位大姊大站起來,似安慰似炫耀:「你們別難過了,我是緬甸僑生,來台灣三年了,都還沒有回家過,因為家裡送我出來念書不容易,回去一趟旅費很貴,我不是不想家,只是不敢去想,我盡量讓自己忙碌,希望早點學成歸國,比起我,你們幸運多了。」
接著另一位同學也舉手站起來說:「我是通勤生,說真的,我還很羨慕你們住校的,我媽規定我每天十點以前要回到家,為了不讓我媽擔心,很多活動我都無法參加,其實我心裡也滿不平衡的……。」
在兩位同學真誠告白下,哭聲漸弱,啜泣漸停。我望著這群大一新鮮人,儘管她們外表看起來獨立、自信、又略帶倔強、叛逆,當初選填志願時,離家住校是最高指導原則,如今如願了,但真實的情感仍是脆弱的、依戀的,一旦被觸及,就一發不可收拾。我選擇陪著流淚,畢竟這生離、思念的情懷是值得體驗的,如此才會產生珍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