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重陽糕談趣

王琢成 |2009.10.26
1128觀看次
字級

 自古以來,人們在「重陽」這一天都要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例如〈都門雜詠‧論糕〉詩云:「中秋才過又重陽,又是花糕各處忙,麵夾雙層多棗栗,當筵題句傲劉郎。」

此詩將當時重陽節做糕、糕的形式,以及吃糕的盛況,描繪得淋漓盡致。

《齊人月令》中說:「重陽元月,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以泛之,既醉而還。」其中也有「糕」之語。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九月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緣何重陽節要吃糕?一般有如下四種說法:

一是祛邪避災:在《五雜俎》中有如下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

二是登高之意:如平原地區沒山無法登高怎麼辦?古人以「吃糕」代替「登高」。

三是尊老敬老之舉:江南地區流傳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

四是祝福之意:重陽要吃糕,百事俱高。

在不少地方,為了顯示「重九」象徵,人們特意把重陽糕做成九層高,象徵重九登高。並插上紅綠三角旗,象徵插茱萸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