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第六屆中國與東協博覽會上,印尼場館內一家食品公司攤位前,貼著大大的標語:尋求中國經銷商。出口部經理塔魯納說:「我們很著急,打算明年打入中國市場。自由貿易區一成立,就可以向中國出口免稅產品了」。
這樣的場景顯示,將於明年成立、經濟規模將近六兆美元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早已成為各方引頸期盼的大商機。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不僅大量東協客商開始瞄準或繼續深入中國市場,中國客商也紛紛調整出口戰略、轉戰東協。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說,自貿區建成後,雙方百分之九十的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並實質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近年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發展迅速。據中國海關統計,二○○八年雙方貿易額已突破兩千三百一十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一點六。自貿區的建成有利於中國和東協聯手抵抗金融危機餘威,老百姓也會因此受惠。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陸建人說:「通常南北型自貿區容易成功,而中國/東協自貿區屬於南南型。雖然沒有發達國家參與,但中國市場巨大、產業結構層次多,因此東協自貿區很可能打破傳統理論,創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