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說--祈願祝禱的生活意義

友竺/輯錄 |2006.04.30
424觀看次
字級

媒體的力量真的很大,惡性競爭的結果,更讓大眾承受疲勞轟炸的困擾。因此,有人說:「今日美其名,大眾有『知』的權力。但大眾媒體真的尊重了嗎?」有的人說:「為了不讓自己終日心情不好,免除會不會發生在吾人身邊的焦慮,乾脆就不再看電視了!」後現代各述其事的風格,讓班度拉社會學習理論面臨更大的挑戰,唯恐大家不知,一再不斷的重播。為了忠於敘事,卻又免不了詮釋一番,有的時候也會讓人不知道所為何事?

在滿足大眾標新立異、窺探秘辛的一般心態之餘,是否也能考慮到正確社會生活信念的建立?能否有更積極的意義?或許將幸災樂禍、看熱鬧等心態,換成分析現象、利益大眾之祈願祝禱的心態,回歸到人們追求真善美的終極目標,才是任何宗教弘傳者的本懷。

淨化人間的願心

曾有人問:「社會中種種亂象,該由誰來負責呢?」相信一個族群的命運,主其事者固然重要,但所有的幕僚及其他有關或無關的人,都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既不是宗教弘傳者所能負責的,也不是某一部分的人可以負全責的,絕對不是幾句口號、幾場說明會就能夠以示負責的。更重要的是,應淨化的對象並不是指一般的市井小民而已;更應擴及領導階層與大眾輿論的意向,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中的「天」並非是指封建時代的天子;而是指全體人民。何況今日已非封建時代,不應只是一個人就可以決定所有人的生死;而應是核心團隊及群眾們是否要為其所蒙蔽或姑息之。當群眾「知」的權益,被異化成另類肥皂劇的製作取向時,真的是該想想除了「知」的權益之外,能否做一些對社會福祉有意義的事。

誠心利眾的實踐

每一個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聲,偏偏世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世界。若不積極時時警愓自己,就算是做了九十九件好事,不小心的一件錯事,也會讓人「一世英名,毀於一旦。」難怪人們無法忍受自己一時疏失所造就的錯事,多是嚴過飾非而妄求別人沒有注意到,或是天人交戰、掙札再三,更遑論即時悔過認錯。然而,一切為利益眾生為己任的菩薩,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當然此中需先培養相當的定力、智慧與慈心悲願,自能「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婬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婬欲法,是為法忍。」(出自《大智度論》大正二十五、一六八中)才不會終日憂心於少數人一時的起心動念,或是蒙蔽於巧言令色之中。

總之,祈願祝禱可以不必限於一己的富貴名位,更非單純的宗教禮儀,而是在心心念念、言行舉止之間,皆以利他為己任的菩薩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