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集義--念珠

藍海/輯錄 |2006.04.30
651觀看次
字級

「念珠」所指為何?《佛光大辭典》解釋道(三二一五):「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之隨身法具。 又稱數珠、珠數、誦珠、咒珠、佛珠…我國、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地僧俗所攜行之重要法具,甚至成為佛教徒之標幟。」此即是古德所說的:「菊腦姜牙一飯餘,其他安敢費功夫。從今十指無閑暇,且盡平生弄數珠(念珠)。」(出自《樂邦文類》大正四七、二二七下)

何以要把許多珠子串成一條?其意義在《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中提到(大正十七、七二七下):「珠表菩薩之勝果,於中間絕為斷漏,繩線貫串表觀音,母珠以表無量壽,慎莫驀過越法罪,皆由念珠積功德。」因此,一聲佛號、一句咒語,就撥一粒珠子,表達了佛弟子們向菩薩勝果學習的願心。至於製作念珠的材質,在佛典中的記載很多,甚至於該串多少顆為一串,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總是要讓「持誦行人常保重之…依法安坐調伏諸根,端身自在不得隈倚…收攝其心勿令散亂。」(出自《妙臂菩薩所問經》大正十八、七四八下)

「誦持念珠」有何好處?當知「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
 
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出自《佛說木患子經》大正十七、七二六上)即知手持念珠,口中念,心也念,就是學習「求人不如求己」的往內自觀的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