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傳出行政院會通過「證交稅條例」修正案,擬議恢復企業與法人戶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盤前一度造成期貨指數暴跌兩百多點,後來在財政部官員緊急否認下回穩,戲劇性的上沖下洗再次凸顯出台灣股市的淺碟特性,及資本利得稅是否應該恢復開徵,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老問題。
「有所得就要繳稅」一直是被視為天經地義的租稅基本原則,但由於時空背景及政經現實考量下,目前不論法人或散戶的證交稅、期交稅都免徵,造成富者挾資金的龐大優勢,操縱股市與期貨市場行情,攫取巨大利得,卻不必繳納資本利得所得稅,長此以往,直接造成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也使得不懂或無資力投資股票、期貨的中低階層,被迫成為經濟的弱勢,難以翻身。
台灣稅制處處存在不公平的漏洞,歷任財政部長無不將稅賦改革視為最燙手的山芋,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動輒得咎影響官運,勇於面對且提出改革方案的財政部長,最後都是在強大反彈壓力下黯然下台,讓人扼腕。
筆者建議政府盡速以永續經營和勇於任事的態度,積極面對資本利得稅如何恢復開徵的嚴肅課題,否則以目前台灣整體稅收太過倚賴所得稅,使得稅基過於狹窄與失去公平,加上國家財政日漸惡化,國債不斷攀高,勢必形成惡性循環。
稅賦不能一味向富人或企業法人傾斜,而不顧公平正義,「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請財政相關部會拿出魄力,促成恢復開徵資本利得稅,邁出實現稅制公平的第一步。
高明華(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