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教育部準備修法禁止六歲以下的幼兒補習,相關補習業者首當其衝,正反意見不斷湧現:由於新政策將危及生計,從事幼兒才藝或語文教學的業者自是強烈反對,但也有外語教學業者表示贊成,認為父母不能將學齡前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丟給補習班,否則對孩子的成長將有負面影響。
教育部政策若通過,估計將有四千英美語班將受到波及。不願具名的幼兒美語業者質疑,教育部限制幼童參與英美語、珠心算和速讀等班別,卻允許參加書法、樂器或跳舞等有助於「身體律動、藝術涵養」的補習班,但事實上許多幼童語言課程都揉和了音樂和舞蹈的元素,業者不知教部標準如何判定。
業者呼籲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和供需原則,把選擇權保留給家長定奪;此外,若六歲以下幼童無法參加補習班或才藝班,有錢人還有能力請家教到府教課,但一般中階家庭的孩子就失去了課外學習的管道,反而會使社會階級差距更加擴大。
不過也有業者堅持不收六歲以下幼兒學童。中華語文研習所所長張謝挹芳回顧起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認為六歲以下的孩子最需要父母親的悉心照顧,即使現在是工商業社會、父母都忙於工作,夾雜安親班色彩的補教產業因此產生,但也不能將孩子的教育責任完全丟給業者。
「小小朋友英文講得溜不溜,或會不會心算,到底有甚麼關係
?」張謝挹芳表示,以兒童教育的本質而言,學習特殊技能只是附帶價值,更重要的是人格養成
;可是業者基於事業目的導向,容易只著重在教學層面,無法顧及孩子心性的啟發,對六歲以下的幼兒而言,若無法奠下人格發展的基礎,對未來的影響相當巨大。
張謝挹芳說,現在年輕的父母,尤其是婦女朋友平均收入都不高,與其花錢讓業者教育孩子,不如自己多花些心思陪伴孩子度過幼童年,「如此既省錢又安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