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娟基金會推公車「禮貌心運動」 謝卡鼓勵駕駛員 行車安全有品質
公車是大眾交動工具,一旦發生意外,往往傷亡慘重,造成難以彌補的憾。每當車禍發生,家屬指責,媒體批評,主管單位檢討…,但車禍仍不斷發生,事實除了車輛保養、道路安全、駕駛工作時間等都應重視,乘客與駕駛的互動,也能降低肇事率,公益團體靖娟基金會辦公車「禮貌心運動」,就有此發現…
小小關懷
舉手之勞做交安
「一定要犧牲自己,才能引起各界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嗎?」罹難者的義行固然令人尊敬,但在家屬及學生、乘客的眼裡,並不希望用「名聲」換取摯愛的消逝。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今年持續舉辦「『笑一個、讓一下,傳遞幸福愛』公車禮貌心運動」,讓大眾平時就建立起給值得鼓勵的司機一句加油打氣的話;多點鼓舞,傷亡可能更少。
靖娟基金會資源開發組組長許雅荏指出,公車禮貌心運動已舉辦二屆,是由台北市公共運輸處指導、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協辦的活動,去年在公車上放置「小小心意卡」,供乘客書寫對有禮司機的感恩小語,倡導對公車駕駛員的關懷,並促進乘客間的禮讓,結果當月份的公車肇事率明顯下降百分之十七,由此可見,守護交通安全只是「舉手之勞」。
網路分享
盼表揚有禮司機
第二屆公車禮貌心運動一推出,上部落格分享好司機的民眾增加不少。
例如一位網友指出,上月搭公車,詢問是否有到達某地點,司機親切地回答:「有到!請上車!」在某站,司機忽然離開座位,乘客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原來司機是要扶盲人下車,還不斷提醒:「小心階梯!小心階梯!」直到乘客安全下車之後,才回到座位上,網友不禁請求:「能夠表揚像這樣的司機嗎?」
還有位乘客在卡片中寫到:「曾在北京看見司機向乘客大聲辱罵的火爆場面,卻在台北下車時,聽到司機溫和地對我說謝謝、慢走,禮儀與溫馨的微笑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此時的台北真美!」當司機面對年紀大、行動緩慢的長輩,能有耐心的等他們坐穩才開車,並且遵守交通規則,這些善意都會讓乘客感恩在心裡,希望下次能夠再坐到這位司機的車。彼此尊重,會讓雙方一天的心情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壓力不小
交通擁擠工時長
而根據調查顯示,大台北地區的公車路線高達三百條以上,密集度很高,每天有近五千輛公車行駛,每日有一百七十萬人次搭乘,而公車駕駛員的三大壓力包括「交通狀況擁擠」、「乘客態度不佳」及「工時太長」,且九成公車駕駛員反映:「受到乘客尊重會更專心駕駛。」去年的禮貌心運動成果結算發現,民眾以感恩和愉悅的心與司機互動,會明顯提升服務的品質與安全,也減低申訴的頻率。
靖娟基金會企畫專員廖珈琪說,體諒乘客的司機,會選在方便乘客下車的地方停車,但卻可能被檢舉,如果乘客投訴還會影響工作績效,但若乘客不守規矩、大聲喧譁或不禮讓座位給有需求者,就會讓司機投訴無門。
因此,基金會在推行禮貌心運動的同時,也計畫拍攝記錄短片,預計下月播映,讓大眾多多了解公車司機的心聲;彼此禮讓,降低事故率,守護兒童和大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