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流浪街頭,都有辦法改善、重返社會,關鍵在於:街友本身是否願意改變?如果願意,專家認為:「面對內心恐懼,勇於解決障礙,及穩定心靈寄託三方著手,就能再振作!」
人安基金會新竹平安站站長阮賢助認為,街友等同弱勢,要解決街友問題,必須從心理層面著手。以台灣為例,物資提供不算缺乏,所以街友需要的絕對不只是三餐溫飽這麼單純,根據觀察,他們多數缺乏「面對自己的能力」—正因為遇到困難就退怯,才會成為需要幫助的街友。
阮賢助說:「不斷幫忙解決問題,並不算真正的協助,若連嘗試自立的意願都沒有,我們也可能拒絕援助。」他曾遇過有工作能力、健康、年輕,卻常去領餐的人,當他勸對方:「我們有很多工作機會,你可以用勞務為自己換取尊嚴和食物。」對方卻寧願到別處領救濟。
台北基督教恩友中心的傳道周獻堂認為,街友最需要的是「身心靈的安頓」,但心靈保護最重要,例如飯前十五分鐘的禱告及協助就業前的輪流晤談,他說:「悔改與接納自己是改變的第一步驟。」周獻堂認為,「行為是健康的基石」,街友本身一定要讓靈性更堅強,慢慢改變外在行為、去除惡習。
他曾服務過的個案,有半數願意振作且已成功,另一半的人卻因長期累積的惡習,再度被拉回從前。現在中心以「與市府勞工局合作就業」及「以義工代替賑濟」的方式幫助街友自立,但中心會讓街友先感受安定與家的溫暖,至於如何改善困境,周獻堂體諒地說:「急不得,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