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嘉義市一國三生,涉嫌以引誘脅迫方式,在校園內賣搖頭丸給九名同學,並將毒品摻入可樂內服用以規避檢查。
其實「毒入校園」已非新聞,否則每年相關單位為何要大費周章來場校園驗尿?問題是成效掛零,身為校園一份子,不知該高興校園無事?還是該擔心應付交差的活動沒能及早救回孩子?有時明明發現學生不對勁,但是篩選時就「恰好」請假,也曾有吸毒學生要脅同學「借尿」。
雖然我覺得強迫驗尿找出有吸毒的學生,不甚妥當;但如果因此早發現早助學生一臂之力脫離毒世界,也是功德一件。誠如嘉義那位學生的爸爸所說:「此事件何嘗不是個轉捩點,如果未爆發,我們繼續被瞞著,兒子繼續沉淪,到最後一定是條不歸路。」
沒錯,社會新聞事件中多的是走上不歸路的例子。台灣毒品氾濫,只要沾上毒,多半會耽溺於毒品的快樂幻影中而無法自拔,毒品淘空靈魂後,為了買毒解癮,常不惜偷拐搶騙,最可怕的是毒品會取代人腦控制一個人,思想行為失控全走樣,任何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
這起校園毒事件,慶幸的是家長明理願意配合、願意救孩子,不像有些家長還袒護寵溺;另外學校也積極處置,沒有因為校譽可能掃地而隱瞞,更沒有再推孩子一把,逼他轉校或退學,我想只要家長、學校能主動關心孩子,拉他一把,孩子就不會愈陷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