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傳統媒體如何因應網路和手機時代的挑戰 ?」成為近日兩項媒體論壇的主題,不少全球知名媒體負責人認為,如果能結合新科技,傳統媒體未來一點也不悲觀。
「兩項媒體論壇」一場是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媒體峰會」,另一場是在紐約舉行的「新媒體與全球變革研討」。綜合《香港大公報》,一些知名媒體負責人認為,傳統媒體可能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不是目前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單一形態。那種形態將可能是整合了報紙、電視、廣播、網路、手機、多媒體、數位技術等新興載體的綜合型態。要用這種方式向不同層次的大眾,方便、快捷地傳播所採集和製作的高質量新聞或訊息。
《紐約時報》國際版執行副總編阿普卡表示,報紙已不是主要收入來源,網路和部落格等傳播方式,晉升成為經濟資訊傳遞的主要管道。《紐約時報》還對網路產品進行組合,既有標題新聞,也有長篇分析。在金融危機中,報紙的價格提高了百分之十,但也沒失去訂戶。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黎瑞剛認為,金融危機促使中國媒體改革,傳統媒體可以適度多元化,利用平台產生更多收入。比如文廣集團旗下的購物電視公司,迄今為公司創造了三十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四十二億元)的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