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十三位同學,今年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暑假。
他們在三位老師的引導下,背著十多公斤、甚至四十公斤的鐵絲網鐵圈,爬上海拔三千七百九十公尺的尼泊爾小村莊昆瓊,為當地居民搭建圍籬。整整二十五天,常常一天走八小時的山路,一面走一面爬一面哭,累到頭昏嘔吐,吐完再繼續走。
這種山路,我在今年五月登玉山時走過,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難走的時候真的想哭,若不是有相當的意志,二十五天的艱苦行程,可真是一大考驗。
為了迎接這個艱難的挑戰,博雅書院的十六名師生,在半年前就開始體能訓練,同時,為了籌措一百多萬的經費,同學們設計T恤到校園義賣,還為自己的暑期服務活動,定名為「與萬物為善—送愛到尼泊爾」,寫了企畫書,準備向企業募款。
剛開始時,他們的滿腔熱情沒有獲得回應,有些企業以為遇到了詐騙集團;有些企業因企畫書不周全而置之不理,這份企畫書經過多次討論與修改,最終獲得需要的補助。這十多位象牙塔裡的大學生,從募款與體能訓練中,走出人生的第一步。
他們先從二千多公尺的山區,徒步到達海拔四千公尺的聖母峰基地,再折返到三千九百多公尺的昆瓊社區。路途中遇到尼泊爾雨季,面對天上的大雨,足下的大水,還要橫度大山,他們歷經重重考驗,才到達雲深不知處的昆瓊社區。
這個小小村落,只有居民九百人,一所小學。他們到達後馬上展開服務,將扛上山的鐵材,沿著村民種植的小樹苗搭上圍籬,防止犛牛來啃食,還幫忙修整校舍,粉刷禮堂,教小朋友美勞、戲劇、科學實驗課程,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裡,他們手機不能通,更沒有機會上網,剛開始時,因為接收不到資訊感到焦慮,後來才發現與世隔絕的日子,身心淨空,沒有資訊也可活下來。
博雅書院是東海大學的一個社團,成立一年了,目前二百位成員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
這個社團的創辦人是前清華大學校長劉←朗,他認為,學業成績並不是大學生的一切,大學生應走出象牙塔,從生活中學習。與萬物為善這種有血有淚的學習,才是教育的真精神。
在東海大學,有二百位同學認同這個理念,走出象牙塔。其他學校的大學生們,是否也有機會和他們一樣,學到課業之外的各項知識與訓練,朝往兼具淵博的知識與高雅的品德的道路邁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