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擬對檳榔開徵健康捐,但似乎沒有堅決意志,以課徵不易找台階下;農委會在立委質詢時,也僅表示不反對,卻沒提出具體政策。
但檳榔業者則提出「具體」反對意見,屏東縣檳榔同業協會理事長邱紹明說,檳榔雖然已被列為作物,但政府態度始終消極,既不輔導也不禁止,風災受損也沒補助,「現在要課稅,理由很勉強」。
筆者認為,政府態度的確不應再消極,檳榔影響國土保育、水土保持,近年幾次風災、豪雨,動輒造成嚴重土石流,問題之一即在大量栽種檳榔,而國有林地被以租地造林之名,違規種植檳榔,更是禍首,對檳榔開徵健康捐,提撥為國土永續發展基金,是合理的。
其次,業者表示「如果真要課檳榔稅,相信也是困難重重」,則不無向公權力挑戰的意味。事實上,要到檳榔攤課稅當然不容易,但香菸健康捐從菸商下手,增課徵健康捐(每包十元調高至二十元)也辦到了,所以檳榔健康捐也可比照,向集貨的行口、盤商、農會等課徵,也許技術上會有若干困難,但並非不能解決,政府不應輕易退縮。
「不禁止」政策也許不易改為「禁止」,就如不易禁止抽菸一樣,但以健康捐「抑制」是可做到的事,何況,政府近年頻頻減稅,卻不敢加稅(譬如最近提出的復徵證所稅),使財政日益捉襟見肘,課徵檳榔健康捐作為健保、國土保育之用,又可以抑制減少紅唇族,維護國人健康,一舉數得。
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只要解決技術面問題,就一定會做」,筆者支持衛生署,希望拿出鐵腕去做。
劉鳳鑾(中縣烏日/衛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