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怕疫苗副作用 咱計較費用

李政旻(台南市/約聘人員) |2009.10.13
921觀看次
字級

新流感疫情加溫,加上國產疫苗即將於下月供應,輿論開始關心接種疫苗的費用多寡,但國外卻不同,除了媒體先前披露的香港過半數醫護人員,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拒絕接種外,近日又報導美國洛杉磯民眾多半不願意讓孩子接種,原因是「感冒本來就會痊癒,不需要特別施打疫苗,萬一施打後產生不必要的後果,政府會負責嗎?」

反觀國內疾管機制,除了宣傳新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異,就是強調疫苗接種的必要性,淡化了副作用的公衛議題,但新流感和一般感冒症狀差異並不是非常顯著,第一線醫療人員判斷病患是否為新流感,只能靠準確率略高於五成的快篩,而且即使證實罹患新流感,也不見得就能對症下藥,因為到截至目前衛生機關都未對投藥後仍死亡的案例,提出抗藥性說明,判別不準、用藥也不準,難怪只能指望全面施打疫苗。

而國產疫苗的安全性,仍缺乏正式人體試驗報告,遑論設立副作用監控機制,只有一個個的「專家」出面掛保證,甚至宣稱願意率先施打,以博取民眾信任,然而感性的「個人」訴求,與防疫工作的「全面」本質卻背道而馳,再好的疫苗都無法避免死亡案例,甚至長期的生理影響,國產疫苗連短期副作用都還不明確,願意當白老鼠的專家,要如何為廣大公眾利益負責呢?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捨棄這條底線與迷信何異?

當國外民眾對疫苗普遍認為能不打就盡量不打,避免承受不必要風險時,我們還在計算施打疫苗要花多少錢,計較去那裡打比較便宜,甚至還出現「團打」現象,整個社會幾近病態,大家何苦為了新型流感搞得都快得憂鬱症呢?不要把疾病管制扭曲成疾病製造,否則如何企求國民健康?

李政旻(台南市/約聘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