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慶餘堂「飄臭案」,引發社會對「嗅覺判定員」的好奇。
環保署專委楊素娥指出,民眾報案後,各地環保局就會派出一隊六到八人的判定員,至現場採樣,並在既定時間內於實驗室進行親身嗅味分析,每人分別聞一件現場異味氣體和兩件正常空氣採樣;依認為味道有異的判定員人數和計算公式算出指數,市區內指數超過十,農、工業區超過五十,就可開罰。
嗅覺判定員有固定的徵選方法。楊素娥指出,各地方環保局或經環保署認可的民間單位,都可逕行徵選嗅覺正常的人來進行訓練:報考者要先經過考試,分辨出五種人體較為敏感的氣味,包括花香、糖焦(如燒焦的麥芽糖)、汗臭、糞臭和成熟果實(任一種水果)。
在出勤當天,任何會影響判定員嗅覺的因素都要排除:不能感冒鼻塞、情緒精神不能倦怠,也不能化妝或吃酸辣食物。嗅覺判定員在開始「聞臭」前三十分鐘,必須進入休息室準備,此外為避免造成嗅覺疲勞;一位嗅覺判定員一天不可聞超過十個空氣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