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能有滿櫃子捨不得丟的衣服,絕不只CoCo香奈兒這位創造世界時尚經濟的先趨如此。即將上片的一部電影「香奈兒的秘密」有這麼一段--打開公爵男友的衣櫃,一位落魄的年輕女子拿出件公爵很少穿到的格子軟呢衣,刀剪針線齊下,不一會就將它改裝成合身俐落的女子洋裝;她穿著參加公爵舉辦的家庭舞會,穿梭在穿著層層疊疊裝飾華麗的貴婦間,不在乎他人異樣的眼光,自信且驕傲。
「我不追隨流行,我是時尚的開創者!」這個落魄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香奈兒,她以刀剪針線齊下的自信與才華,留下這句名言。
以混搭穿出時尚智慧。
由此印證,「時尚經濟學」開啟於百年前,不追逐當季流行,自創的新舊混搭時尚才是王道。根據理論,當經濟景氣愈差時,衣著風格會更為保守實穿,但用料取材會更加高品質、手工會更精緻。
也就是說,炫耀財富的同色系成套的套裝完全退出流行戰場,以混搭手法才能穿出時尚智慧。誠品商場行銷部協理蔡美慧認為,時尚與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金融海嘯來襲,首當其衝、受創最深的就是精品時尚業。服裝設計師充分感受到業績的壓力,多少會把鬱悶的心情投射在自己的服裝作品;消費者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也會刻意挑選符合心情的服裝,這就是「節制美」趨勢。
形象設計師章媛也認為,「一衣多穿」的經濟美學最符合現代人的縮緊荷包需求,不但省錢、環保,且能節省衣櫃的空間,只要善加運用搭配手法,就能讓同一件衣服,穿出全然不同的時尚風貌。紐約時裝周今年就將混搭手法玩到最極致,讓人嘆為觀止。
感性消費時代已經來臨
名設計師凱瑞姆.拉席德(Karim Rashid)更說道:「一個人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必然有其重要的意義、樂趣或功能,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蘋果電腦台灣區總經理江旭龍認為,在時尚經濟美學風潮下,感性消費時代已經來臨,此刻,外觀和感覺比起過去任何時刻都來得重要。美感代表個人風格、象徵品味,也帶來使用的愉悅與樂趣。
「不管大家承認與否,其實美感是消費者買東西的真正原因。」他說。
就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的觀察來看,目前消費形態上,情緒及情感成了第一個吸引消費者掏錢購買的最大因素,而節制美感,則是最直接勾起人們溫暖、愉快回憶和經驗的呈現,更是讓人「想要擁有」的最大誘因。這些「美的事物」並不全然是靠廣告砸下重金、對消費大眾疲勞轟炸的催眠效果,主要還是直接觸動人們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情感需求及愛美的慾望,企圖與人們美好的經驗及記憶連結。
帶動消費者審美觀
「經濟美學絕對不是單指設計或藝術範疇,而是擴及生活、工作甚至生命。人人皆愛美的事物,」他看出,大家學習新舊並用,多少都會自然被賞心悅目、富有巧思的東西吸引,具有私人品味的流行商品,的確點綴、也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功能」,一種不需要實際「擁有」,便能讓人賞心悅目的功能。
王俠軍說,現在的消費者會以自己的美學涵養及學習經驗,判斷什麼是好東西和美的事物,而為老東西賦予新生命,因此,「值不值得」、「好不好看」的考量反而比「好不好用」、「便不便宜」重要許多。身為時尚帶頭者,除了不斷精進本身的專業素養外,更不能忽略與周圍環境及人群的互動,商品才能充滿生命力打動人心,甚至帶動消費者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