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芝加哥及馬德里等城市的強勢競爭下,位於從來沒辦過奧運的南美洲城市巴西里約熱內盧,獲得二○一六年奧運主辦權。投票前各個主辦城市無不各出奇招爭取支持,不僅出現了首位蒞臨現場的美國總統、西班牙國王等政治人物,各類體育明星也在場造勢助陣。當最後獲得奧運主辦權的消息宣布後,巴西全國陷入狂歡氣氛。
曾經申奧失敗的巴西,是世界十大經濟體中唯一沒辦過奧運的國家。事實上,如果在一年前表決的話,巴西的勝算依然低迷。不過,金融海嘯席捲,在日本、歐美等國依然努力設法爬出泥淖時,巴西卻已擁有正成長的經濟強勢。在四座競爭城市中,里約提出最高的一百四十四億預算,著實令評審委員放心讓這個南美洲城市主辦奧運。
除了外匯存底位居世界第五名、經濟成長力道相當強勁外,巴西民眾在購買力提升之後,擁有了以前無法想像的房屋、汽車等私人財產,小孩上學念書不再是少數特權,整體國力的快樂指數提高。
這讓巴西總統魯拉在每一個場合中,都自豪發言支持里約爭取奧運主辦權,強化巴西「全國都準備好」的感覺,也讓「里約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城市」這一個口號深植人心,最終獲得勝利。
申奧成功之後,巴西的股匯市同步上演慶祝行情,市場甚至看好巴西股市年底衝上新高點。而依照奧運申辦城市的經驗,預料這個以原物料支撐GDP成長的巴西,在奧運搖錢樹的加持下,除了國內建設需求將大幅刺激經濟,國外投資資金也將大幅挹注進來。這個位居金磚四國「BRIC」名號首位的巴西,看來即將在短期展現出傲人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