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上計程車,火速趕往朋友家時,我的皮包裡塞著剪報備用著。
說來也巧,當天各報大篇幅報導一名明星高中的男生為情殺傷女生,我就接到朋友幾近抓狂的求救電話,請我到她家幫忙開導已成年獨子的感情問題。
朋友發現她的兒子最近感情受挫,不願和女方分手,工作之餘,只好悶著頭胡思亂想,讓她極度擔心兒子接著會出現更多非理性行為;萬一真的發生事情、上了報,我看這位罹患躁鬱症加癌症的朋友,也別想好好活下去了。
在計程車上,我又用電話聯絡朋友的姊姊,也就是這個孩子的阿姨,分頭趕到他家去,聯袂開導。
從小,這個男生就比較聽我和他阿姨的話,每當父母拿他沒輒時,我們就會伸出援手,出馬幫忙;這一路走來,在家族、長輩、朋友的力量陪伴下,他健健康康地成長,現在也留學回來了,有個穩定、發展性好的工作,儼然是個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可千萬不要因為感情問題沒處理好,做出傻事,毀了自己、女方和兩個家族啊!
每每看到年輕人出事,我都會想仔細瞭解他的成長背景。他的童年過得如何?家人是怎麼照顧他的?家族有發揮支持力量嗎?當他需要援手時,助力在哪裡?他有一個可依靠的宗教信仰嗎?有參加什麼社團,在那裡得到友情和關懷嗎?
是的,每個人都需要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滋潤,如果無法三種都兼得,至少還有一、兩項在,可以彌補缺席的那一項,絕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拒絕任何感情。
但是,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生活步調快到人際關係疏離,別說友情、愛情不易得,連有血緣關係的親情,都不像從前那麼親密了,其他又能期望什麼呢。
不過,我發現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只要我們肯用心經營人際關係,維繫住家族以及朋友的良好關係,在必要時就能發揮力量、給他溫暖,陪伴孩子身心健康地長大。
發揮什麼力量呢?其實,就是俗話說的「易子而教」。我們這些親戚、朋友,不論是長輩或平輩,只要真誠付出愛心,找對規勸的方法,持續給孩子關懷,別說是他的感情問題,連難搞的偏差價值觀都大有可能改善呢!
當大家忙著在感慨世風日下、社會越來越亂、花時間盯著電視看「全民大悶鍋」解悶時;我們是否忘了自己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多盡一點心力,在家人、朋友身上?說
不定哪一天,這些朋友、家人就能發揮關鍵力量,適時點撥我們的孩子,從脫軌走上正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