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九諾貝爾醫學獎昨日揭曉,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將桂冠頒予澳洲裔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蘿‧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傑克‧索斯塔克(Jack Szostak),他們以研究染色體端粒(telomere)以及端粒←(telomerase)如何保護染色體,進一步了解人類細胞老化以及致癌機制,而獲此殊榮。(圖/路透、法新社)
解決生物學重要課題
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在新聞稿中表示,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解決了一個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是怎樣實現完全複製的,同時還能受到保護不至於發生降解。」
這三位科學家因為成功預測並發現由染色體根冠製造、命名為端粒脢(telomerase)的酵素,獲得二○○六年「拉斯可獎」(Lasker Prize)肯定。
端粒←是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能引發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學家稱之為「生命時鐘」,在新細胞中,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次,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而死亡。
他們所發現的端粒←,在一些失控的惡性細胞的生長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約百分之九十的癌細胞都有著不斷增長的端粒及相對來說數量較多的端粒←。
由於他們的研究也沾到化學領域的邊,先前媒體也預測他們很有可能會在七日揭曉的化學獎勝出。
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布萊克本一九四八年出生於澳洲,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格雷德一九六一年出生於美國,兩位都是女性科學家。她們將與一九五二年出生於英國、哈佛醫學院的索斯塔克分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六十七萬元)的獎金。
諾貝爾周序幕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儀式按慣例仍然在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論壇」大廳舉行,揭開了今年「諾貝爾周」的序幕。未來一周,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的獲獎名單將陸續揭曉。
按照傳統,在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全部確定後,頒獎儀式將在每年的十二月十日進行,以紀念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日去世的諾貝爾。除和平獎外,其他獎項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頒獎儀式隆重簡樸,每年出席人數限於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端莊的晚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