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前中國考古學家在以壁畫聞名於世的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首次發現一幅於宋元時期創作的地畫。
這幅地畫是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古學家及工作人員,在千佛洞崖體搶險加固前期工程的考古清理過程中發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勇,負責此次考古發掘,他表示,當時他們在崖體東側一處坍塌的洞窟裡,發現了這幅「童子戲水圖」地畫,內容為兩個孩子在水裡嬉戲玩耍的情景,反映了當時高昌回鶻居民日常生活的場景。
這幅「童子戲水圖」地畫,初步推定繪於宋元時期,雖然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但由於吐魯番氣候乾燥,加上坍塌泥土層的掩護,色彩至今依舊艷麗,畫面線條也清晰可辨。
此外,在考古發掘清理過程中,專家還在其他洞窟中發現了一些不同內容、風格的壁畫,其中包括世俗生活題材的人物畫,在以宗教題材為主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此類內容的壁畫實屬罕見。
中國考古專家表示,這重大發現對新疆石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中國美術史、中國壁畫史和中國佛教史提供重要資料。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期,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總面積達一千二百平方公尺,有八十多個洞窟,現存洞窟有五十七個,其中四十個洞窟內還有壁畫,壁畫用多種顏料描繪,色彩鮮豔,內容大多描述佛教故事,及大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佛像,還有反映摩尼教的洞窟和壁畫,是世上少數保存摩尼教藝術的地點之一,被中國列為重點保護文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