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距二○○八年總統選舉已不到兩年,民進黨與陳總統的民調雙雙落到百分之十幾,因素固然是弊案連連、政府施政效能讓人民失望,但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政策與人民期待有落差。
從政治與經濟互動的模式來看,政府所採行的公共政策有兩種,一是擴張性的政策,另一是意識形態導向的政策。前者係為配合選舉,即現任者可藉由擴張性的政策,刺激經濟成長,營造景氣繁榮的實象(或虛象),以增加當選的機會,例如增加公共支出,提升有效需求,並進而帶動民間投資,以達成降低失業率的目標。
至於意識形態導向的政策,通常是在政府對自己再度執政有信心時,才制定及執行,由於此類政策易於引發高度爭議,所以避免在接近選舉期間推動,並盡量將擴張性政策納入決策議程討論。
從擴張性政策來看,民進黨目前對如何刺激經濟成長,似乎拿不出具體辦法,以目前失業率、自殺率頻創新高與治安亮紅燈情況,這方面的政策沒有成效。而從意識形態導向的政策來看,陳總統在農曆年期間宣布「終統」,並欲推動制定新憲,不但牽動大陸與美國的敏感神經,也讓台灣的地位更形緊張。
在距選舉接近的時刻,及民進黨民調低迷的情況下,陳總統仍執意推動如「終統」、「制憲」等爭議性的政策,顯與學理相悖,其動機也許是因陳總統無續任壓力有關,但行政院長蘇貞昌如欲參選二○○八年總統選舉,推動擴張性政策勢必對他有利,在兩相拉鋸的情況下,未來如何發展,耐人尋味。
而從國民黨與中國大陸舉辦「兩岸經貿論壇」,在必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下,民進黨政府趕在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發前一天,行政院與陸委會搶先宣布包機與觀光的開放政策,即是擴張性政策的佐證,不論是否有政治考量,總是一個良性競爭的開始。
所以,在民進黨在民調低迷下,政策是否會轉回為堅持當初競選時以民為念的原則,是關乎能否提高民調、與國民黨競爭的關鍵,這端視民進黨及領導人是否有高度的政治智慧與格局。